长者专区
滔滔大渡河水,奔流不息;巍巍泥巴山脉,苍翠如黛。在汉源县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的革命篇章。
七月里,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探访了任炽昌、吕英等革命先烈的故居与活动遗址,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感受革命精神的永恒力量。
任炽昌
从富文书店到游击战场,用一生践行革命誓言
走进汉源县九襄镇共和街99号,一座古朴的木架结构瓦房映入眼帘,这里便是富文书店联络站旧址。
这是1937年时,中共地下党员任炽昌开展工作的地方。
1937年,中共地下党员任炽昌回汉源恢复党组织,与王教宣等人将原富文书店扩股为汉源富文书店股份有限公司,以此作为地下党员的秘密联络点和活动据点。在书店内,地下党员们秘密出售《新华日报》等进步刊物,宣传党的政策和抗日主张,广泛联系进步人士及各阶层,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如今,这座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旧址保存完好,成为我们追忆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宝贵财富。
任炽昌,名治荣,汉源县九襄镇人,1907年出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的一生,是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的一生,是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
1936年5月,任炽昌在汶川做兵运工作被国民党逮捕,押解辗转灌县(今都江堰)、崇庆(今崇州)、成都、重庆。1936年10月,通过党组织营救,释放回汉源。随后前往成都,找到中共四川省工委唐俊民,由其派遣,再回汉源,与程幼伦接上组织关系,并开展工作。
1939年,中共汉越特支与中共汉越总部(又称“越西特支”)合并扩建为中共汉源县委员会,由李直任县委书记,任炽昌任组织部部长。6月,川康特委调回李直,由任炽昌任县委书记。
1939年9月,川康特委调任炽昌到成都,任中共成都市东北区委书记。1940年7月,成立仁(寿)华(阳)彭(山)特区南部党组织,由任炽昌任书记,直到1949年仁寿县解放。
“从1939年到1949年的十年间,任炽昌以程树棠的名字出现在彭山一带,为彭山等地的解放作出很多贡献!”彭山区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原主任罗国华说。
任炽昌以教书先生、生意人、长工的身份来往仁寿、华阳、彭山三地,领导地下党组织活动,积极开展抗粮、抗丁运动。
1949年9月,成都
“公义镇留下了任炽昌的诸多故事!”彭山区公义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魏洁介绍,目前在公义镇打造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里,就有任炽昌在彭山的革命经历展示,并恢复了任炽昌的故居。
任炽昌的儿子任明禄介绍,1950年1月,任炽昌离开彭山回到成都,受西南局委派到西康省工作。1952年任西康省民政厅抚恤科科长,后任西昌土改工作队队长,参加宁南、冕宁和西昌的土地改革。
1952年8月,任炽昌回到雅安负责中国人民银行原西康分行的党建工作,同时任原西康省人民银行行长。8月22日,任炽昌在工作中晕倒,经抢救无效于24日去世,享年44岁。9月,西康省人民政府授予任炽昌革命烈士称号,安葬于雅安烈士陵园。
“顺应时代赴洪流,抗日先锋立奇功;隐姓埋名十余载,领导三地迎解放。百废待举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而今
吕英
从普通学徒到革命烈士,用生命诠释忠诚与信仰
在汉源县清溪镇富民村2组,吕英故居静静地矗立在一片绿意之中。这是一座木结构房屋,面积207平方米,虽已为民房,但仍保存完好。
这座房屋,见证了吕英从一个普通学徒成长为一名英勇的革命烈士的传奇人生。
吕英,原名吕永孝,曾化名李友文、刘丹、李维哲,1918年出生于汉源县清溪镇。他年轻时在汉源县九襄“道生昌”商号当学徒,后考入省立西昌师范学校。在这里,他接触到先进的思想和文化,逐渐萌发了为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的志向。
1939年,吕英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他先后担任中共冕宁县特支委员、书记等职务,积极开展党组织安排的秘密活动。他勇敢无畏、机智过人,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巧妙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1948年,吕英在川西领导地下武装斗争时,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但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透露党的任何机密。1949年11月27日,吕英被杀害于重庆渣滓洞监狱,年仅31岁。
吕英的牺牲,是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他的故居,已成为一处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每当人们来到这里,都会被他的英勇事迹深深感动。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2023年9月26日,汉源县清溪镇吕英烈士故居,一位耄耋老人在川渝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工作人员陪同下,端详这里的一砖一瓦。
这位老人是红岩烈士吕英的儿子吕亚丹,父亲牺牲的时候,他刚满7岁,2023年时已是81岁高龄。在“川渝携手为英烈后代寻根”活动中,他回到暌违七十多年的家乡。
“你们看这条水沟,这是从泥巴山上流下的水,中华人民
吕英故居是一排两层楼的木结构老屋,依然保持着原貌,
吕英故居,已成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站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听到他铿锵
采访后记
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任炽昌、吕英等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革命篇章,是汉源县乃至整个川西地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不仅激励着当时的人们为党的事业而奋斗,更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任炽昌、吕英等革命先烈的故乡汉源县,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于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中,通过修建红色教育基地、举办红色文化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
同时,汉源县还注重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通过发展红色旅游等方式,让红色文化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让红色文化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在汉源县,任炽昌、吕英等革命先烈的故居及活动遗址已成为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党组织、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纷纷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和员工前来参观学习,通过实地探访、听取讲解、观看展览等方式,深入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接受深刻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任炽昌、吕英等革命先烈的故居及活动遗址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他们在这里追寻革命足迹,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精神洗礼。这些遗址不仅成为汉源县的一张亮丽名片,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汉源县成立了红色故事宣讲团。宣讲团由党员干部、教师、文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组成,他们将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和农村等地,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伟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