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从四渡赤水到强渡大渡河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025-01-19 09:48 来源:

位于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的赤水河

位于石棉县安顺场镇的红军渡 周万龙 摄

队员们参观泸州市古蔺县太平镇四渡赤水太平渡口

1月13日至16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在泸州市举行,参加活动的队员们在泸州市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纳溪区境内追寻红色遗迹、重走长征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聆听长征故事,并走上鸡鸣三省大桥感受山乡巨变……

四川是红军长征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的省份,也是长征途中召开会议最多、发生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经历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壮阔历程,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谱写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

9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进入古蔺县,并在这里“四渡赤水”,取得了具有历史转折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胜利。红军“四渡赤水”后,巧渡金沙江,然后进入雅安地界强渡大渡河,转而飞夺泸定桥,走过泡桐岗,翻越夹金山……

从四渡赤水到强渡大渡河,从过泡桐岗到翻越夹金山,红军长征在雅安是长征史上的光辉篇章,也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

奇兵

独立自主、开创新局,从四渡赤水到强渡大渡河

1月15日,古蔺县太平镇外的赤水河缓缓流淌,河中的红船和大桥上的“红五星”在冬日的阳光下分外耀眼。太平镇是红军长征第二次、第四次渡赤水的重要渡口和三次转战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瓦片,都承载着那段峥嵘岁月的历史记忆。

历史,总是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90年前,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正确的路线指引,红军战士们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1935年1月19日,面临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堵的中央红军,从遵义出发,转战川滇黔,先后四次渡过赤水河,历时111天,到5月9日最终渡过金沙江,摆脱敌人围追堵截,取得四渡赤水战役的胜利。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有效调动兵力,歼灭敌人,粉碎了国民党军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边境的计划。

“四渡赤水出奇兵,这个‘奇’就在于毛泽东主席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展示了军事指挥艺术上的优势,有效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1月14日,在叙永县举行的“铭记光辉历史——四渡赤水红色故事宣讲活动”中,军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刘波讲述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故事时,分享了红军长征在雅安的重要历程。

奇者,出其不意。

长征路上,还有一段逆袭历史就发生在雅安境内,这便是红军强渡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就发生在今石棉县安顺场镇。

安顺场,是1863年5月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率领部队全军覆没,留下千古遗恨的地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获得胜利的革命纪念地。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在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奔川陕方向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然而,国民党军队企图凭借大渡河的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5月24日,中央红军成功占领了安顺场渡口。次日晨,由营长孙继先、连长熊尚林等18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至河东岸渡口,这一行动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堵计划,为红军后续的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渡大渡河与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时期两个紧密相连的军事行动,它们都发生在大渡河沿线,且时间相近。飞夺泸定桥是红军在强渡大渡河后的又一英勇壮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红军的战果。”刘波说。

从遵义会议到四渡赤水,从巧渡金沙江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这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激励人心的精神符号。

“这些都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于应变。”历史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冉绵惠说,“在前进的道路上,要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挑战

坚定信念、淬火成钢,从长征历史步道到翻越夹金山

1月13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走进古蔺县长征历史步道,徒步翻越当年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用脚步踏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刻领悟长征精神。

在古蔺县太平镇司家凹口的大山丛林中,掩映着一条红军长征历史步道——古蔺县长征历史步道(太平至二郎段)。队员们经过实地拉练,更加佩服红军的英勇,也更加感谢红军的奉献。作为深受红军长征精神激励的“新兵”,他们将传承红色记忆、学习万里长征的坚韧。古蔺县是中央红军入川第一县,90年前,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进入古蔺县,并在古蔺县太平镇四渡赤水,然后转战四川各市(州)。

这段长征历史步道,与四川省各市(州)境内的长征历史步道一样,承载着一段段红色历史;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步道,见证了红军枪林弹雨的长征路。

看着此条线路,让很多专家学者们不禁想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夹金山。

夹金山,位于宝兴县与小金县交界处。从山麓之“筲箕窝”至垭口海拔4000多米之“王母寨”,山路崎岖,坡陡路滑,全程约15公里。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从宝兴县硗碛出发,翻越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并于同日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红军战士们穿着单衣和草鞋,在极端严寒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冒着生命危险翻越夹金山。

如今,夹金山下的硗碛乡矗立着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以纪念这一历史事件。

“从翻山越岭的艰难程度来看,我认为最为艰险的,还是红军长征时经过的荥经泡桐岗。”在“铭记光辉历史——四渡赤水红色故事宣讲活动”中,刘波这样说道。

“泡桐岗是红军长征中最难走的路……”国务院原副总理,原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张爱萍曾在回忆录里写道。

泡桐岗,是今荥经县牛背山镇建政村与荥河镇和平村之间的交界山,位于二郎山山系最南端,海拔2154米,上下10余公里。

1935年6月2日起,中央红军分多路进入荥经县境。国民党二十余万人沿雅安、荥经、天全、芦山一带围追堵截红军。危急关头,中央军委决定,由红四团佯攻黄猫岗,十三团严守新庙场,掩护主力翻越泡桐岗。6月5日至6日前后,因连日大雨如注,中央红军在黍子地经过3天休整后,向东北方向的天全县挺进,横在队伍面前的就是泡桐岗,山高险峻,林木茂盛,荆棘丛生,整座大山无人居住,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红军要靠自己砍伐的竹木铺在齐腰深的泥潭上通过……经两天折腾,红军指战员疲劳过度,驮畜损失无数,下午约2时才到达泡桐岗山下的茅草屋附近,宿营休整一晚,次晨约8时出发,途经肖家坝、王家坝,翻越青山垭进入天全县境。

从古蔺县太平镇的“长征历史步道”到叙永县的“鸡鸣三省”地界,从荥经县的泡桐岗到宝兴县的夹金山,无不述说着“长征的胜利是红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牺牲换来的”。

“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是支撑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法宝,也是长征精神的灵魂和核心内容。”刘波说。

团结

生死相依、血脉相通,革命理想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四川是革命火种广播之地。

冉绵惠说,红军在四川长时间、大范围停留期间,深入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组织群众建立红色政权,并团结各族各界人士,广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当时占全国人口最多的四川各族人民的大觉醒。四川先后有近30万人次积极支援前线,近11万群众踊跃参加红军,近8万巴蜀儿女英勇捐躯,为红军筹集了大量经费和粮食、食盐、棉布、骡马等军需物资。

“雅安山河一片红。”雅安是红军长征途中极其重要的活动地区之一,全市8个县(区)均被命名为革命老区县。

雅安党史资料显示,从1935年5月至1936年2月期间,红军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长征时先后在雅安活动。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到达石棉县安顺场,途经石棉、汉源、荥经、天全、芦山、宝兴县,翻越夹金山后在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历时月余。而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10月27日翻越夹金山南下后在雅安境内活动,1936年2月又翻越夹金山北上,在雅安活动时间达四个月之久。

中央红军从大渡河到夹金山的过程中,经历了佯攻大树堡、夜袭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激战菩萨岗、飞夺泸定桥、奇袭天全、化装夺芦山、夺取宝兴、翻越夹金山等战斗。红四方面军从夹金山南下后,经历包围雅安、百丈关大战等,同时积极开展地方工作,在芦山县成立了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苏维埃政府。雅安有七个县建立了中共县委,建立了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给雅安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军长征,是唤醒民众的一次伟大远征。唤醒民众,植根于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冉绵惠说,红军长征经过四川境内时,红军执行严肃的军纪,不损害群众利益,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团结少数民族同胞,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

力量,源自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红军战士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同心奋斗的历史。

从四渡赤水到强渡大渡河,红色印记已然扎根于四川人的血脉,刻入骨髓;从过泡桐岗到翻越夹金山,红色精神指引航向,照亮前程。

作为革命老区,多年来,雅安一直致力于“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打造。雅安各县(区)建立了红色旅游基地、红军文化纪念馆等,它们分布在大渡河畔、夹金山脚、二郎山下、蒙顶山上……

如今,雅安正致力于将红色资源利用好、将红色传统发扬好、将红色基因传承好,特别是积极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彰显特色等原则,加快打造红色引擎,赋能雅安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雅安的“红色”已成为雅安儿女的精神象征,蕴藏着雅安儿女的情感和愿望,激励着雅安广大干部群众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