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名山区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内,村民正在采收新鲜的包菜
眼下,正值各类冬季时令蔬菜上市的时节,行走在市区各农贸市场、大型商超,产自本地的莴笋、白菜、萝卜、包菜等时令蔬菜大量上市、价格稳定,极大丰富着广大市民的新春餐桌。
2024年,我市依托市级民生实事“菜篮子”工程、现代农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坚持以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以稳产保供和增产增收为目标,不断丰富蔬菜花色品种、提升蔬菜品质,高质量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在地蔬菜长势良好,预计1月采收蔬菜10万吨。
建好“菜园地”
丰富市民“菜篮子”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名山区新店镇中坝村的名山区民生实事“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名山区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放眼望去,整齐的田块间,一片片包菜满目青翠,一垄垄莴笋惹人喜爱,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图景。
在一块平坦的包菜地里,当地村民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只见他们埋首田间,手持锋利的刀具,仔细地将青翠欲滴的包菜从根部砍下,再除去多余的杂叶,装入背篼中。随后,这些包菜被运送到装车点,准备发往各地市场。
环顾这一蔬菜保供基地,满眼的郁郁葱葱里,除了35亩个头饱满的包菜,40余亩红叶尖莴笋也进入了采收期,此外还有100余亩儿菜长势喜人,预计2月上旬进入成熟期。
“这段时间正值包菜和莴笋的采收期,每天都有不同地方的收购商前来收购蔬菜,有本地的,也有省内其他市(州)的。”雅安瑞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业部负责人王文锦介绍,他们的包菜和莴笋口感不错,很受消费者喜爱。这批包菜于1月初陆续成熟,收购价格在每公斤1.6元至2.4元之间,莴笋价格在每公斤1.2元至2元之间。
记者了解到,名山区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主要轮作水稻、油菜等粮经作物。去年,利用冬季农闲时节,该园区种植包菜、莴笋、儿菜等应季蔬菜,在保障市民“菜篮子”供应充足的同时,有效提高土地效益,实现一田多收,真正把“冬闲田”变成“增收田”,为村民鼓起了“钱袋子”,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事实上,在我市众多现代农业园区中,利用“冬闲田”发展蔬菜生产已成新趋势。
2024年12月,雨城区在陇西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内种下了“多途”“双喜”两个品种的包菜约550亩,“春不老”萝卜约100亩。目前,两类蔬菜正茁壮生长,预计两个月后进入采摘期,进一步丰富市民早春“菜篮子”。
去年冬天,石棉县王岗坪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除了种植冬小麦,还种植了两个不同品种的包菜约100亩。目前,这批包菜长势良好,预计本月底陆续上市,除了满足石棉县群众的需求外,还将销往峨眉、成都、自贡等地。
打响特色蔬菜品牌
促进菜农增收致富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
“菜篮子”工程建设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民生实事的重要实施内容。近年来,我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统筹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市场流通、质量安全监管、调控保障等能力建设,“菜篮子”产品生产有序,质量安全可靠。
“2024年,我市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调整种植结构,根据雅安立体气候多样的特点,按照因地制宜、适区适种原则,将全市划分为早春蔬菜、越夏(高山)蔬菜和秋冬蔬菜3个分布区,合理布局种植茄果类、葱蒜类、瓜类、根茎类蔬菜,全年蔬菜市场供应稳定,花色品种丰富多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抓好产业布局的同时,我市进一步强化技术指导,2024年,全市开展蔬菜技术培训20多期,指导农户500余人次,帮助种植户缓解了生产中遇到的连作障碍、白菜根肿病发生严重等疑难问题,示范带动全市蔬菜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等生产管理水平提升,有效提升全市蔬菜产品质量。
此外,我市还加强品牌宣传,带动广大农户增收。去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企业参加四川农博会、雅货进蓉等活动10余次,持续提升汉源早春蒜薹、宝兴山药、天全土耳苕等特色蔬菜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我市宝兴县丰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齐海蒙农业有限公司、绿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凭借优秀的产品质量和严格的安全标准,成功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的认定。此外,我市汉源蒜薹、宝兴平菇等特色蔬菜产品先后荣获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宝兴山药、荥经竹笋等农产品品牌上榜2024年《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有力培育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品质优良的蔬菜品牌,促进广大菜农致富增收。
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蔬菜产量88.78万吨,较2023年增加2.44万吨;产值22.67亿元,较2023年增加1.12亿元。
魏洁 本报记者 李丽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