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雨城区:科技妙笔绘田园 农旅融合展新卷

2025-08-25 09:21 来源:

初秋时节,雨城区草坝镇大元村连片水稻进入灌浆期。微风拂过,稻浪起伏,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

曾经,大元村因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2023年,该村启动水土资源综合整治,推进闲置土地集中流转,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有效解决耕作与灌溉难题,积极引导抛荒地复耕,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

为推动科技精准落地,大元村与隆平高科合作开展水稻品种适应性试验,设置区域试验3个组、每组13个品种,生产试验3个组、每组4个品种,重点观测各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为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这批水稻于5月中旬栽种,目前各试验区域水稻长势良好,已进入穗期,预计9月上旬迎来丰收。”雨城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叶小丽一边介绍,一边俯身仔细查看水稻长势。

叶小丽介绍,大元村引进“野香优莉丝”品种,亩产约510公斤。同时,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设立酿酒专用水稻试验田,最高亩产可达600公斤左右。

“2025年,大元村村集体经济粮食种植面积达105亩,其中水稻77亩。通过引进优质良种,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大元村党总支书记张严介绍,土地流转不仅为村集体带来租金收入,还带动周边60余名村民实现务工,人均年增收5000元。

村民田永富高兴地说:“土地流转后,每亩有800元租金。我和妻子常年在稻田务工,夫妻二人年收入超过5万元。在家门口干活,既挣了钱,又能照顾家庭。”

大元村通过整合企业研发优势与科研机构技术资源,构建“品种筛选—精准施肥—安全管控”全产业链支撑体系,成功探索出一条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使昔日地质灾害多发地,转变为雨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聚宝盆”。

生态田园,美景如画。如何将乡村风貌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农旅深度融合,成为近年来雨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

在草坝镇桂花村,有一处名为凤鸣雅集的“世外桃源”。目前正接待一批来自成都的研学团队——学生们在染坊中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亲身体验非遗扎染的独特魅力。

据悉,凤鸣雅集项目总占地340亩,其中文旅核心区约100亩。依托雨城区丰富的非遗资源、生态底蕴和文化积淀,项目以“非遗传承+文创开发+农旅融合”为核心,紧扣“世界茶源”超级IP,着力打造集茶文化、艺术、音乐、研学、党建、团建、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泛茶文化农业综合体,满足家庭游、亲子游、研学游等多元需求,为雨城区休闲度假目的地再添新名片。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桂花村如今游客络绎不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磊深切感受到身边的变化,“凤鸣雅集项目落地后,桂花村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显著提升,带动周边30多名村民就业,创造经济价值超100万元。此外,村集体经济劳务公司为凤鸣雅集提供保洁服务,实现村集体增收9万余元。”

大元村以科技赋能稻作发展,桂花村借农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正是雨城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写照。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雨城区正以粮为笔、以山水为墨,全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