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剑是一种刺击性短兵器,双面刃,顶端尖锐,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一把剑可划分为两部分,即剑身和剑柄,连接剑柄和剑身之间的护手就叫做“格”。古代剑的材质主要包括青铜和铁,而青铜剑始于商代,那时,它的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如同柳树的叶子。
藏于雅安市博物馆的战国蝶弦柄三字格短青铜剑,1991年出土于宝兴县陇东乡(今陇东镇)汉塔山战国土坑积石墓,是石棺葬文化的典
青铜剑的铸造工艺主要分为两种,即合范法与分铸法。
从具体铸造技术来看,蝶弦柄三字格短青铜剑采用的是合范法,这也是早期的青铜剑普遍采用的铸造方法。需要按照青铜剑两边对称形状分别做出上、下两件范,并在剑柄合范处预先置有悬空内模泥芯,泥芯与外范不能靠拢,中间有泥质支钉相隔,留出定位榫卯记号。然
在古代,青铜剑具有双重作用,一是防御,重在实用;二是佩饰,重在华丽。和衣冠带佩一样,剑的外观形制能够代表主人的身份、阶级,地位愈高则愈讲究。早期的剑通常较短小,适合于近身格斗和自卫,通常在近战中使用。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开始发生显著变化。首先,剑身逐渐变长,从原来的短剑发展到可以超过50厘米的长剑。这种变化增加了剑的有效使用范围,使其不仅能用于自卫,还能在战斗中进行攻击。同时,“格”的出现改善了剑与手的接触,增强了剑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这一时期的青铜剑不仅用于战斗,还开始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因铁剑相比青铜剑具有更强的硬度和韧性,更适合用于战斗,青铜剑逐渐被铁剑取代,逐渐成为礼仪装饰品。
市融媒体中心 李祖珂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