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转载自《雅安日报》
铺首纹“富贵昌利”铭铜洗
□市融媒体中心 李祖珂
在雅安市博物馆的展柜中,有一件铺首纹“富贵昌利”铭铜洗,其口径35.2厘米,底径19.2厘米,高15.6厘米,为东汉时期文物。这件铜洗弧腹线条流畅,有极矮的圈足稳稳承托,器物中腹有四道凸弦纹与一对铺首遥相呼应,内底铸篆体阳文“富贵昌利”,在时光打磨下仍透着温润光泽。
什么是铜洗?“洗”不仅仅是动词,在古代,它更是古人盛水盥洗的器具,铜洗便是铜制的盥洗器具,其功能类似于今天的洗脸盆、洗手盆。这类器物最早现身于战国晚期,汉代最为流行。
别看铜洗造型简约,设计却暗藏巧思:敞口的造型方便注水,鼓腹的结构能容纳更多清水,外壁对称的铺首衔环便于提携。
这件东汉铜洗内底的“富贵昌利”四字,正是古人美好心愿的直接表达。
在汉代铜洗中,类似的纹饰与铭文十分常见:除了吉祥语,有的还铸有铸造年代,如宜宾市博物院的“双鱼铜洗器”底铭文“建初四年朱提造作”;有的铸鱼纹、鱼鹭纹、羊纹等花纹图案,有富贵有余、洁白如鹭、吉祥如意的寓意,这些纹饰与铭文共同构成了器物上的美好寄托。即便在现代,不少洗脸盆也会在底部绘制寓意吉祥的花纹,延续着这份对生活的祝福。
对古人而言,洗手从不是简单的清洁,而是庄重的礼仪。先秦时期,贵族洗手称为“沃盥”,极具仪式感,至少需要两人服侍,一人执匜缓缓注水,一人捧铜洗承接,主人在水流中净手,一举一动皆有章法。
在汉代,铜洗的使用更与身份挂钩。达官显贵、豪族人家才有资格使用铜洗,它不仅是日常用品,更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而普通百姓一般只能用木洗和陶洗。
目前,考古发现和传世的“洗”多为铜质,且以汉代为多。从器型沿袭到文化归属,铜洗不仅体现了古人的生活礼仪,彰显了主人的身份与地位,更凝聚着古老匠人的智慧,成为我们触摸历史的珍贵实物。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