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非遗剪纸+禁毒教育 这群孩子剪出“防毒秘籍”

2025-04-24 08:00 来源:

4月3日,在雅安市雨城区晏场镇中心小学的剪纸社团里,学生正专注地修剪着手中的红纸。随着刻刀灵巧地游走,一幅幅写有全民禁毒、虎门销烟等字样,以及含有警察背影等元素构成的禁毒剪纸作品逐渐成型。

当日,来自雅安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禁毒民警以及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区公安分局晏场派出所的民警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禁毒课。

“这朵花像我们平常看到的什么花?遇到罂粟花正确做法是什么?”民警手持精心制作的仿真毒品模型,从传统罂粟花到伪装成“奶茶”“跳跳糖”的新型毒品,逐一细致讲解。通过实物展示与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直观认识各类毒品的特征与危害,切实提升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展示的毒品模型,时而惊讶地瞪大双眼,时而若有所思地点头,禁毒知识的种子就这样悄然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晏场派出所副所长卢勇丹表示,希望这次活动让孩子们从小认识毒品危害,树立防范意识,在轻松氛围中筑牢远离毒品的防线,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禁毒知识辐射到每个家庭,与警校家社共同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无毒校园和社会环境。

当剪纸遇上禁毒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罂粟花虽然美丽,但下面的骷髅头提醒我们毒品危险,这把正义之剑就是要斩断毒魔的爪子。”该学校剪纸指导教师刘桂梅指着展板上的作品向学生们讲解。这充满童趣却寓意深刻的场景,正是该校创新开展“非遗剪纸传薪火 童心向党筑防线”禁毒教育活动的生动缩影。

当剪纸遇上禁毒:传统文化赋能生命教育

2022年春季学期伊始,晏场镇中心小学将创建“无毒校园”的年度重点工作与学校非遗传承项目“剪纸进校园”深度融合。在教师刘桂梅、万光英的指导下,禁毒主题剪纸课程应运而生。“传统剪纸多以吉祥图案为主,这次专门设计了禁毒专题创作模块,让孩子们在艺术实践中深化认知。”陈老师翻开教案本,里面整齐地粘贴着学生设计的“禁毒三字经”剪纸模板、“缉毒犬卫士”图样等特色教材。

在每周四的社团活动时间,剪纸教室里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围坐在六边形课桌前,一边聆听老师讲解新型毒品的伪装形态,一边用刻刀在彩纸上雕琢禁毒标语。学校德育主任李启玲老师发现,这种沉浸式创作显著提升了教育效果:“过去单纯讲解防范知识,学生容易走神。现在通过设计禁毒剪纸明信片、制作立体禁毒书签,孩子们主动查阅资料、反复修改作品,真正把'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的理念刻进了心里。”

多维融合: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新生态

晏场镇中心小学的禁毒教育创新不止于课堂教学。走进教学楼走廊,由几十幅学生剪纸作品组成的“禁毒艺术长廊”格外醒目。目前,剪纸社团正在努力创作一幅剪纸长卷《拒绝毒品》,用连环画形式讲述了误食陌生人糖果误入歧途的故事。在“6·26国际禁毒日”主题活动中,学生们将剪纸元素融入情景剧表演,手持自制的“禁毒盾牌”“智慧之眼”剪纸道具,用童言童语演绎识毒防毒技巧。家长开放日当天,四年级学生林晓雯拉着父母在展板前当起了小老师。这是学校推行"1+N"家校共育模式——每位学生完成禁毒剪纸作品后,须带回家向家人讲解创作理念,并向家长宣讲毒品预防等知识。据统计,已向300余个家庭进行宣讲,形成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村组”的良性循环。

创新成果:小剪刀剪出大平安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晏场镇中心小学的“剪纸+禁毒”教育模式结出丰硕成果。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雨城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创作的禁毒剪纸作品多次向社会展览宣讲,学生毒品认知正确率显著提高,95%的家长表示孩子成了“家庭禁毒监督员。”

“这种教育创新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生命教育的同频共振。”学校党支部书记靳普说到。如今,晏场镇中心小学成立艺术社团。剪纸、版画、泥塑等传统技艺,正化作一把把打开青少年心扉的“金钥匙”,让拒毒防毒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洒在剪纸工作坊里,孩子们正忙着布置新一期“无毒青春”主题作品展。那些在红纸上绽放的向阳花、跃动的红领巾、威严的警徽,不仅记录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更勾勒出新时代少年对纯净人生的美好期许。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