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医护人员为洗完澡的“龙宝宝”检查身体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无论在何地,大家都盼望能够“回家过年”。然而,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仍默默坚守在岗位,诠释着别样的年味儿。
“龙宝宝”报到
新年添新喜
2月10日大年初一凌晨4点,伴随着一阵响亮的啼哭声,在市人民医院出生的第一个甲辰“龙宝宝”来报到了。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把喜讯告诉产妇家人,并送上了祝福。
“除夕到正月初一上午,已经出生了8个宝宝,其中有两对双胞胎。”早上7点左右,市人民医院产科洗婴室便开始热闹起来,护士姜婷婷查询登记完新生儿的信息后,便开始准备为新生儿洗澡。
“哇……哇……哇……” 产妇苟敏顺利诞下双胞胎儿子,哥哥“大双”是第一个被抱进洗婴室的,不断发出响亮的哭声。洗完澡后,医生要对“大双”的肤色、四肢和活动情况进行详细检查。
洗婴室外面的玻璃窗前挤满了人,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有一个大概20分钟就可以抱出来了”“有一个是剖腹产,已经进手术室了”“还有一个已经在产房待产”……从凌晨接班,到中午12点,医生李黎梅就一直在产房、病房不停地忙碌,期待新生命的到来。
“每年春节假期都要坚守岗位,不能和家人团圆,但能够见证‘新年宝宝’诞生,也很有意义。”李黎梅告诉记者,在全年无休的产房里,母婴平安就是医护人员最好的新年礼物。
产房里,婴儿的啼哭声如同一首动人的生命乐章,旋律悠扬起伏。
不放假的“铅衣人”
守护生命律动
2月12日9时15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陈元国脱掉已经穿了10多个小时的铅衣,胸前和后背已经湿了一大片,在转运病人的间隙趁机坐下休息片刻。
春节期间,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介入团队争分夺秒为急性ST段抬高
“除夕夜,大内科主任医师、心内科副主任任平就做了3台心肌梗死手术,几乎是通宵达旦。”陈元国说,市人民医院的“铅衣人”没有放假的概念,必须在医院坚守,为百姓健康护航。
“陈主任,有一位心肌梗死病人要立即手术。”2月11日13时,陈元国刚下门诊,准备吃午饭,便接到手术电话。
放下电话,陈元国马不停蹄赶往介入室。
患者王晓(化名)突发胸痛入院,冠脉造影显示其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可见血栓影,左室后支狭窄。发现“病根”后,陈元国在助手的配合下,熟练地将指引导管送至右冠开口处,导丝到位后,预扩、支架植入……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种心血管急症。”陈元国说,快速开通闭塞血管,对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病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就会危及生命。“即使能通过介入手术或药物治疗及时开通血管,挽救生命,可坏死的心肌细胞不能重生。原来六缸的发动机可能
刚坐下,陈元国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有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需要做手术,已经预约了手术时间。
挂断电话后,陈元国立即赶回医院,准备手术。
2月12日15时38分,在第6台心肌梗死手术顺利完成后,陈元国终于可以休息一会了。
24小时不停歇
坚守“医”线
2月16日8时至17日8时,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419人次,发热门诊接诊36人次,大
急诊科24小时坚持在岗,是一个永不熄灯的地方。春节期间,急诊科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坚守“医”线,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2月10日上午,急诊科外科门诊室一下涌进了一大群人。“其实就两个病人,别的都是家属。一位老人被车子压了脚,另一位是前列腺疾病患者。”急诊科医生程雾峰介绍,春节期间,老人不舒服,家属都跟着来了,“先去拍一个片子,看看有没有伤到骨头。”
此时,旁边的内科诊室虽然没有一个病人,但是医生高雪峰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2月16日9时,市人民医院急诊大厅里,挂号、分诊、急诊外科、急诊内科都排起了长队,大厅挤得水泄不通。
在EICU,急诊科主治医生陈珊珊正在为从荥经县人民医院转诊的一位危重病人进行检查。10分钟前,陈珊珊刚刚接诊了一位来自石棉县人民医院转诊的危重病人。
“EICU提供24小时紧急医疗服务,以便在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能够及时进行抢救和治疗。”陈珊珊说,2023年初,EICU建成投用以来,在守护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率多少?血压多少?血氧饱和度多少?一进急诊科,陈珊珊就连续询问。
春节期间,陈珊珊一共值了三次班,“我们坚守在岗位,大家才能安心过年。”
无影灯下
麻醉医师守安全
“不要害怕,别乱动,睡一觉就好了。”2月10日8时45分,余明峰、郭朝栋、王琪迎来了第一台手术——开颅手术,患者仅4岁零两个月。
“孩子是从高处坠落,头部受伤导致颅内血肿,必须进行开颅手术,不然会危及生命。”配药、消毒、术前准备、麻醉注射……小到每一个针头,大到麻醉监测仪器,余明峰都会反复校对核查、优化调整。
“孩子年龄小,手术风险很大,大家都非常担心。”王琪担任手术的麻醉医生。
10时30分,第一台手术还没结束,余明峰又接到神经外科的电话:有一位6岁患者需要进行开颅手术。
10时45分,第二台手术开始进行。准备麻醉药品耗材、做好生命体征监测、为患者注射麻醉药品……6岁患者从病房交接到手术室,郭朝栋迅速展开新一轮的工作,并全程做好麻醉深度监测、血流动力学监测等。
“虽然前两台手术的难度都比较大,但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手术进行非常顺利。”余明峰说,第一台手术用了两个多小时,第二台用了三个多小时。
“之前已经开展了80台急诊手术,差不多有一半是剖腹产。”余明峰说,每次迎接新生命的诞生,大家心里都非常开心。
从2月16日17时至2月17日8时40分,5台手术连续开展,手术室里一直灯火通明。
医护人员值守ICU
为生命“守岁”
“急诊科综合病房患者李珍(化名)需要会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罗明(化名)需要会诊”……2月10日,市人民医院ICU副主任张红霞刚接班,就连续接到了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会诊电话。
ICU病房,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一直灯火通明,各种监护系统不停发出“嘟嘟——嘟嘟——”的声音。
“昨天大太阳,今天估计是大雾,路上开车小心点。”在老家陪父亲度过除夕,初一早上6点,张红霞就出门往雅安赶—— 8点交班。出门时,父亲担心会起大雾,再三叮嘱张红霞开车要小心。
7时50分,张红霞推开了ICU的大门。“幸好提前一个小时出门,要不然就赶不到交班了。”
春节期间,市人民医院到处都装扮得喜气洋洋,很有年味,ICU也不例外。护士站上的小星星,玻璃上贴的“福”字,大门上的“龙吉祥”,都增添了新春的味道。
查房还没结束,张红霞便接到了一个又一个的会诊电话。
9时36分,张红霞一阵小跑赶到急诊科综合病房。“患者有血栓,呼吸很困难,一个方案是在这里治疗,另一个方案是转到ICU。”张红霞给出了两个治疗方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第二住院大楼11楼,一路上张红霞走得很快。
11时20分,张红霞会诊结束后赶回ICU病房,遇到急性胰腺炎患者李军(化名)。看了刚刚抽
夜晚,窗外灯火阑珊,阖家团圆,ICU医护人员还在病房里忙碌着,为患者健康护航,为着更多家庭的团圆尽心尽力。
春节不停“析”
誓守“生命线”
走进血液净化中心,火红的窗花贴在门上,横梁上挂着红灯笼,墙上挂着中国结,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
2月12日,是尿毒症患者王祥(化名)的透析日,像其他透析患者一样,王祥走进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就
“你其他指标都还可以,就是磷有一点高。”薛痕看完王祥的信息后,叮嘱王祥要注意饮食,要少吃肉类和坚果。
王祥今年53岁,40岁时开始发病,43岁开始透析,不幸患上尿毒症,对于刚刚迈入中年的王祥来说打击非常大。王祥是芦山大川人,每次透析都要在芦山转车,艰难的求医路让他曾经萌生放弃治疗的念头。
在薛痕和全体医护人员以及王祥妻子的关心下,王祥又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我们正月初二下午就从大川出发,晚上在芦山县城住,今天早上6点从芦山出发,赶过来透析。”王祥已经在市人民医院透析治疗10年零1个月。
“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都非常关心我,让我感受到了温暖。”王祥说。
“市人民医院现有透析病人352人。我们搬到大兴院区后,透析环境、透析条件、透析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越来越多雅安周边的透析患者前来进行透析治疗。”薛痕说,血液净化中心优质的医疗服务得到了广大透析患者的认可。
副主任护师张燕已经在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了18年,每年她都在血液净化中心“陪”病人过年。
每一个透析患者背后,都有一群人在默默付出。 本报记者 周代庆
医生在ICU病房检查患者情况
市人民医院领导看望慰问一线医务人员
麻醉医师是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者
医护人员查看病人情况
医生为心梗患者进行介入手术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