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雨城大元村:地质险地变聚宝盆 科技农旅绘就乡村新生图

2025-08-18 06:40 来源:

8月15日,在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大元村的田野间,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大部分稻谷已进入抽穗扬花期,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四川农业大学大元村科研基地内,工人们正加紧铺设水肥一体管网,预计下月底完工。这一系统将显著节省人工和时间,使施肥灌溉更便捷高效。作为地质灾害多发地,大元村通过科研赋能和生态转型,将“险地”化为“聚宝盆”,探索出一条现代化农业的特色新路。

水肥一体管网施工现场

据了解,2023年10月,大元村启动土地流转,整合村集体350亩土地,其中30亩种植优质稻野香优莉丝,亩产达510公斤;另设酿酒专用稻试验田,亩产高达600公斤,预计9月上旬迎来丰收。大元村党总支书记张严彬介绍,项目于2024年6月完工种植后,不仅带来土地租金收益,还带动60名村民务工,日薪120元,人均年增收5000元。

69岁的村民田永富就是受益者之一,“流转土地后有了稳定租金,就近务工还能照顾家庭,我们夫妻年收入超5万元。”田永富说。环境改善与收益双赢,普通水稻亩产稳定在1000斤,销路无忧,村集体通过轮作油菜等模式持续创收。

科技驱动是转型核心。基地开展低海拔区试试验,39个水稻品种(分3组,每组13个)正接受筛选,包括5个酿酒专用稻品种;同时,2亩肥效试验田通过不同配比优化施肥,助力雨城区科学施肥目标。与隆平高科合作的水稻品种适应性试验,以及四川农业大学的“安全利用试验”,聚焦抗性品种和低镉技术,形成“品种筛选—精准施肥—安全管控”全链条支撑。雨城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叶小丽表示:“这些试验确保粮食产能与安全,为全区藏粮于技战略提供数据支持。”

长势喜人的水稻

生态价值转换成为创新亮点。2025年8月,大元村完成雅安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将29.6万元收益用于坡改梯土地治理和村民分红,新增100亩地种植水稻及时令蔬菜。结合城市绿芯和凤鸣雅集规划,村里正推进农文旅融合,打造休闲观景、农事体验的多功能示范区。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和4.2公里彩虹步道等基建升级,为观光农业铺路。雨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程瑜涵强调:“我们稳固粮食生产根基,力争2025年全区播种面积超14.3万亩、产量达4.9万吨,同时遏制耕地‘非粮化’,通过科技与生态结合,让土地新生、农民致富。”

大元村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基地

大元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破题,累计流转近400亩土地,完善沟渠河道治理,推动稻菜轮作和辣椒、玉米复合种植,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以上。作为2023年雅安市乡村振兴先进村,这里正从地质灾害隐患区蜕变为科技农旅融合的样板,为雨城区农业现代化注入蓬勃生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