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战国巴蜀镶嵌绿松石勾连凤鸟纹四钮青铜盖罍
“罍”是什么?“罍”怎么读?
罍,与“雷”同音,是古代用来盛酒的一种大
1984年12月,荥经县
青铜罍口径15.8厘米,腹径29.7厘米,通高43厘米,顶盖和腰部各有四耳,成两两对角。顶盖中心刻涡旋纹及变形的勾连凤鸟纹一周,器身颈及肩上各饰一组鸟纹和勾连凤鸟纹。四竖耳间的腹中部,各饰一由涡旋及变形凤鸟纹组成的圆形图案。这些纹饰上均镶嵌的有绿松石,总体纹饰密而不繁、庄严厚重,是国家一级文物。
荥经出土的这件青铜罍,汇集了当时铸造青铜器最顶尖的两个制作技艺。
一是失蜡法,即先用复杂繁琐的方法将蜂蜡做成铸件模具,后再用耐火的泥料等材料填充模具的空芯部分形成泥芯,并进一步对模具包敷制成外范。外范固化定
二是镶嵌法,即将绿松石镶嵌于罍身花纹的所有凹槽部分中,由于镶嵌绿松石的工艺对青铜锻造技术和绿松石片的要求都相当高,因此在大
如此精美的青铜罍不仅代表着当时制作技艺的顶峰,也是王权和高贵身份的象征。在古代,荥经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边关重镇,也是中央政权控制西南夷的桥头堡和军事要塞,这件青铜罍在荥经县出土,也进一步证明了严道在古代边关中的重要政治地位。
市融媒体中心 李祖珂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