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暴雨中撑起平安伞 泥土里栽下致富苗——记芦山县双石镇石凤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郝君阳

2025-07-19 09:26 来源: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张天幸

Image-200064826486

郝君阳(右)和村民一起查看淫羊藿长势

7月15日14时,灼热的阳光将盘山公路晒得“滚烫”,芦山县双石镇石凤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郝君阳骑着摩托车,前往村里新建成的综合运动场,查看各类设施设备安装运行情况。

2024年8月,郝君阳由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派驻,来到石凤村开启了他的驻村生活。从最开始不懂田间地头农活、分不清作物丰收时令,到如今能熟练地跟村民聊收成、算收益,甚至主动上手帮助村民务农,石凤村的土地上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防汛一线的逆行者

初到石凤村时,正值汛期,防汛任务异常繁重;石凤村山高路陡,村民居住分散,5个地灾点、3条山洪沟、40余户村民的安危,这些数据就像勒进手心里的麻绳,时时刻刻令他牵肠挂肚。

郝君阳回忆,刚接到驻村帮扶通知时,心里还打鼓:怎么才能“接地气”一点,和村民打成一片?没想到驻村第一关就遇上了安全度汛的任务。他跟着村组干部一道挨家挨户转移村民,夜里蹲守在防汛点位监测雨情,累了就裹着雨衣在长凳上眯一会儿……在深一脚浅一脚的排查里,在帮助村民安全转移的忙碌中,他跟村民的话渐渐多了,心也慢慢贴在了一起。

2024年9月15日,特大暴雨来袭,石凤村村委会积水达50厘米,车辆被淹、村组道路中断,情况十分危急。郝君阳在得知还有村民因为心疼粮食而迟迟不肯转移时,他拿着手电筒,冒着暴雨,挨家挨户上门劝导村民及时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他时刻走在最前面,利用栏杆、树枝等充当扶手和路标,在没过小腿的积水中摸索探路,以身躯为村民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将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

“那段时间小郝日夜颠倒、连轴转,他不喊苦、不喊累,坚持转移群众,自己停在村委会大院里的车被水泡得不成样子了,他也没抱怨过一句,大家都很佩服他!”石凤村党支部书记刘泽文感慨道。

扎根民生的贴心人

自驻村以来,“做石凤人不做石凤官,做石凤事不做石凤主”成了郝君阳的驻村信条。驻村的日子忙碌而琐碎,村民们也早把他当成了“自家人”,张口闭口都是“小郝”。

“小郝,我家的摄像头又看不到图像了,你来帮我修一下嘛。”“小郝,这个医院体检报告单啥意思,你帮我瞄一眼。”“小郝,我家电灯突然不亮了,咋回事哦?”村民们的呼唤此起彼伏,郝君阳的驻村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的需求与期盼。从电器故障的排查方法到医院体检报告单上的医学术语注解,再到石凤村产业发展的规划蓝图……字里行间没有豪言壮语,却处处是“做石凤人、干石凤事”的生动注脚。

扎根石凤村的日子里,郝君阳先后给村里5名学生申请了教育扶贫基金,为6名学生申请“雨露计划”,为8人申请办理低保,帮助69名村民申请外出务工补贴……

在一次茶余饭后的闲聊中,乡亲们说起凤禾小区路灯安装问题——天一黑整个小区就黑黢黢的,大家都不愿意出门。村民们的无心抱怨却被郝君阳牢牢记在心中。他主动和村、镇干部一道前往县城,向上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59盏路灯落户凤禾小区。

在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的工作经历让郝君阳能够更细微地捕捉到乡亲们的文体需求,他实地走访石凤村留守老人和儿童,了解到留守老人和儿童占比高达59%后,便与同事们共同研究制定了“硬件筑基+文化铸魂”递进式帮扶路径。他积极向单位争取50万元项目资金,为石凤村打造综合运动场所,进一步丰富村民茶余饭后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在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的大力帮扶下,“石宝关工委”也同步完成改造。市图书馆向其捐赠农技、文学、儿童类读物500余册,并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九九重阳节”等特色文化活动,多渠道、多角度让文化滋养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

产业振兴的实干家

石凤村淫羊藿种植基地,康家组村民杨绍香一边播撒肥料,一边热情地向郝君阳招手。“小郝,又来看淫羊藿长势哇。”像杨绍香这样在村里打工挣钱、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如今已有10余户。

“过去,村里的青壮年都要出去打工,老人和娃娃都没人看管,小郝他们确实帮了大忙,现在村里的种植基地建起来了,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端上‘饭碗’。”杨绍香笑着说。

与村民的心近了,如何让土地“活起来”、产业“旺起来”、乡亲“富起来”成为郝君阳最牵挂的事。

为了破解村里面临的“留守瓶颈”,让村民既能顾家又能增收,郝君阳和村“两委”一道,多次前往乐山、宜宾等地考察种植项目,大力推广优质经济作物种植。在比对了各类作物的生长习性、市场行情后,他们又带着农技专家反复勘测村里的土壤情况,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发现淫羊藿生长习性符合石凤村自然条件,且收购渠道稳定,经济效益可观。

说干就干,郝君阳积极联系村内种植大户推广淫羊藿种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纷纷响应,有的拿出自家闲置山地,有的主动加入种植队伍,50余亩淫羊藿种植基地在石凤村顺利“落地生根”。同时,郝君阳和村组干部一道,积极引进农业公司来到石凤村发展竹产业,鼓励群众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按照公司7成、村民3成的收益分配模式,让村民闲置土地得到有效流转的同时,也能从公司经营收益中分享到可观利润,实现“土地变资产、入股变分红”,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稳稳尝到了“甜头”。石凤村种植大户刘波笑着说:“这下吃上了土地的‘红利’,在家坐着‘钱袋子’就‘鼓’起来了。”

对郝君阳来说,驻村的日子虽满是忙碌奔波,却也藏着泥土的芬芳与乡亲们的笑脸——路灯下聚拢闲谈的村民、运动场上孩子们奔跑的身影、种植基地里迎风舒展的淫羊藿叶片,每一处场景都浸透着踏实与温暖。

“我想和乡亲们一起,把产业做起来,让大家富起来,这样才能让村里的年轻人回得来、留得住。”谈及未来,郝君阳目光坚定,语气里满是热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