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本报讯 今年5月15日是第31个“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食盐加碘防疾病,平衡营养健康行”。近日,记者采访了雨城区疾控中心相关专家,为大家普及与“碘”有关的知识。
碘是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素,有“智力元素”之称。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在维持机体健康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虽然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0—50毫克(平均30毫克),是身体重量的两百万分之一,却是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促进代谢过程、保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保持神经系统功能和智力发育正常的健康保证。碘缺乏会患上缺碘性甲状腺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脖子病”。
甲状腺激素是位于气管前的蝴蝶状腺体——甲状腺分泌的一种身体代谢必不可少的激素,甲状腺利用碘和酪氨酸合成甲状腺激素,承担着维持所有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尤其是大脑生长发育的重要功能。
碘缺乏病是一种地方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
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土壤缺碘导致食物中碘含量也很低,倘若不能从其他途径摄入足够的碘,必然会导致碘缺乏病的产生。
缺碘程度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一样。轻度缺碘即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越严重,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率越高。当缺碘至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地方性克汀病的发生,具体表现为呆、小、聋、哑、瘫,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将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要知道,孩子大脑发育从母亲怀孕就开始了,尤其是胎儿期和婴幼儿期(1至3岁),这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胎儿所需要的碘全部来自母亲,如果孩子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出现胎儿流产、早产和死产,即使侥幸生存,也有一定概率会出现克汀病、听力障碍、智力损伤等疾病。同时,妊娠期妇女高血压、胎盘早剥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会提升。
我们应该如何补碘呢?专家表示,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实际上,自实行售卖加碘盐以来,我国完成的各类监测或调查(碘缺乏病、碘盐监测、高水碘地区调查和高危地区调查)结果显示,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范围,但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妊娠妇女、哺乳妇女和婴幼儿等人群是补碘的特需人群。妊娠妇女孕期碘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230微克,哺乳期妇女为每天240微克,婴幼儿的辅食中应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儿童青少年各个器官生长发育快,碘消耗较多,应食用碘盐。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高碘地区居民的日摄碘量在800—1000微克以上,无需再补碘。如果碘摄入量过多,易造成甲亢、甲状腺瘤、甲状腺炎、甲状腺囊肿等;甲亢患者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见有甲亢、甲状腺炎等)患者,应遵照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
另外,为防止碘丢失,食用碘盐时注意不能用水淘洗,炒菜、烧菜和煮汤菜时不宜过早放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不要把碘盐放在锅里炒,更不要放在锅里煎炸。碘盐拆封后应注意密闭保存。
本报记者 鲁妮娜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