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 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即日起,本报推出城市“四好”系列报道,将视角聚焦于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点滴变化,深入展现雅安城市更新的细微之处,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加码”。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好房子”定义。今年以来,我市各县(区)纷纷加快推进“好房子”建设,采用标准制定、推进试点工程等方式,润物无声地打造“好房子”,提升群众生活居住品质。那么,什么样的房子是“好房子”?雅安在推进“好房子”方面又有哪些动作?记者对此作了调查采访。
天全县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房子不必大
暖和才是家
住上“好房子”,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愿望。什么是“好房子”?每个人的答案各不相同:地段好、环境好、物业好、质量好……归根结底,应满足居民对舒适、安全、节能与环保的多元需求。
12月的冬日阳光洒在天全县人民医院职工小区。作为当地较大的老旧小区,六旬老人李永纪与老伴在这套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中度过了二十五载春秋。往昔,因楼体缺乏保温层、窗户密闭不严、外墙斑驳破损,夏日酷热难耐,冬日寒风刺骨。如此居住条件,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导致能源大量浪费。
而今,变化已然发生。随着保温层被披上,老楼焕然一新,米色暖色调的外墙为小区增添了几分温馨。
“自从家里做了屋面保温,冬天的温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李永纪的话语中透露出满满的喜悦。小区的居民们同样感受到了变化:冬日室温有所提升,夏日则有所降低,墙体透寒、楼顶漏雨、沿街噪音等问题迎刃而解。
据了解,保温层的加装使得居民家中温度提升2至3摄氏度,同时增强了墙体的隔热与防火性能。
居民们深切地感受到源于我市一场关于“好房子”的深刻变革。它触及设计、建造乃至服务的每一个角落,旨在全面提升住房的品质、功能与体验,以满足人民日益多元化的居住需求。
今年,我市更是将绿色建筑创建与建筑节能改造推向新的高度。从设计到图审,从施工到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通过优化建筑围护结构保温系统、充分利用自然光与自然通风、采用高能效设施设备等手段,确保新建民用建筑全面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对外墙、屋面、外门窗等关键部位进行保温改造,让既有建筑焕发绿色生机。
据悉,2024年全市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95.47%;星级绿色建筑占绿色建筑比例达77.09%。截至2024年底,我市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2.31万平方米。
房子不必大
科技更温馨
房子不必大,好住才是家。随着人居需求的升级换代,老百姓对住房的需求逐渐从“居者有其屋”升级到“居者优其屋”,承载的是老百姓对居住品质的追求。当前,雅安市雨城区正在打造全国“数字家庭”建设试点,旨在将数字家庭建设作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金钥匙”。
数字家庭是建设“好房子”的基础。所谓数字家庭,是以住宅为载体,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系统平台、家居产品的互联互通,满足用户信息获取和使用的数字化家庭生活服务系统。我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基于当前的政策支持、网络建设、平台搭建等基础,雨城区已经打好“好房子”的地基。
目前,雨城区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科技改变生活”的真谛。《数字家庭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出台,如同一座灯塔,照亮数字家庭建设的方向。如今,政府与企业携手并进,共同编织着这张智慧生活网。中心城区16个小区的光纤入户,如同神经脉络,将数字信号传递到每一个家庭;家庭综合信息箱的入驻,则是这张网中的“智慧大脑”,让家居产品实现了互联互通,一键操控,尽在指尖。
“未来,点点手机,家的温暖即刻体现。”根据雨城区住建局负责人的描述,一幅未来生活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空调、电视、窗帘,在归家的路上便已悄然开启,迎接主人的不仅是凉爽或温暖,更是那份属于家的温馨与惬意。生活缴费、物业报修、购房租房,这些曾经繁琐的事务,未来只需动动手指,便能轻松搞定。
数字家庭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走出家门,人脸识别系统守护着社区的安全,鹰眼、安防摄像头如同忠诚的卫士。智慧大屏上,社区事项、公益广告接连播报,服务居民的日常生活,让信息触手可及。”该负责人表示,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字家庭更是给予特别的关怀。健康手环、红外防摔监测仪等智能设备,如同贴心的保姆,时刻关注着他们的健康状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数字家庭的系统框架,就像一台精心组装的电脑,硬件与软件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这张智慧生活网。“两建设”是数字家庭的基石,网络基础设施、家庭接入和内部网络等硬件设施的完善,为数字家庭的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运营云平台和家庭云平台则构成了数字家庭的“大脑”,让全屋智能产品服务、线上社会化服务和政务服务得以顺畅运行。
“好房子”建设不仅局限于新建房子。“对住房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市民置业消费需求从满足数量型转向追求质量型的直接体现。无论是新建商品住房还是保障性住房,提高建筑产品的长久质量,都是必答题。”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在设计、建造、使用、服务等环节加大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从源头解决新时期住房建设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问题,精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美好生活居住需要。
本报记者 石雨川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