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我市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守护千家万户幸福生活

2025-08-06 09:42 来源:

□本报记者 蒋阳阳 实习生 杨本璐

在海拔2500米的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一摞摞崭新的现金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桌面上。“扎西德勒!没想到在这么远的地方,你们还能把现金准备得这么周全!”一位藏族村民接过村集体经济分红款时,质朴的赞叹里满溢着欣喜与感激。近日,180万元分红款跨越山水阻隔,稳妥送达1000余名藏族村民手中。这温暖一幕,正是我市深耕现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生动缩影。

筑牢“应急防线” 现金保障跑赢时间

面对县域现金需求季节性强、突发性高、地点分散的特点,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以“发行基金托管库”为枢纽,织就一张“提前预判、快速响应、精准投放”的现金保障网络。依托于此,一套“1小时响应、4小时送达”的高效应急机制得以健全,确保现金调拨如臂使指。

当灾难来袭,这张网络便化作生命线:在危急关头,一条条“绿色通道”迅速开启,8000余万元应急现金源源不断注入灾区托管库,为应急物资采购和民生支出提供了坚实的“现金后盾”。同时,依托银行网点的小面额备付机制,大量原封新券精准投放,稳稳守护着日常交易秩序的脉搏。

守护“钱袋子” 反假利剑直抵县域末梢

假币,尤其是县域农村地区的假币流通,始终是侵蚀金融健康的顽疾。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构建起“宣传前置、鉴定兜底、打击治理”的立体防护网。其核心策略是“一站一点”全覆盖——每个县都设立“反假宣传精品站”和“货币真伪鉴定点”。在田间地头、热闹集市,反假宣传精品站利用赶集等时机,用村民们“听得懂、记得清、学了有用”的语言普及反假币知识。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市深入开展反假币宣传289次,覆盖12.25万人次,成效明显:县域假币收缴量同比下降20%。货币真伪鉴定点的全域覆盖,从源头上扼住假币流通的咽喉,成为守护群众“辛苦钱”的关键闸门。市级层面建立的“以市带县”反假联席会议机制,凝聚各方力量,精准打击新假币犯罪,不断筑牢治理堤坝。

服务“零距离”  网格触角激活支付“末梢神经”

如何让现金服务真正润泽城乡末梢?雅安创新探索“网格化管理+便民服务”模式,致力于营造“愿收现金、能收现金、会收现金”的良好生态。全市被科学划分为249个网格,814名网格员如同灵敏的触角,深入每个角落。他们累计走访商户4.14万户,引导4.09万户商户签署《不拒收现金承诺书》,张贴收现标识3.89万个,有效化解了多起拒收现金纠纷。聚焦外籍人士取现、零钞需求等痛点,雅安推动银行升级设备——256台ATM机支持外卡取现,133台ATM机实现零钞取现功能。更贴心的是,标准化、多样化的“零钱包”产品精准对接出租车、商圈、小微商户等高频场景,点对点、上门兑换服务让便利触手可及。自推出以来,累计兑换“零钱包”4.31万个,金额达2102.84万元,普惠金融的温度在一次次便捷兑换中传递。

从保障基础流通的“稳”,到打击假币维护诚信的“严”,再到延伸服务触角的“暖”,现金服务在雅安被赋予了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我们将持续优化辖内现金基础服务和流通环境。”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片兼具高原风貌与盆地气候的土地上,现金服务正如同奔流的青衣江,滋养着乡村振兴的沃土,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