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胡蓉
滔滔大渡河,传颂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巍巍夹金山,见证着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雅安这片红色热土,正迎来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
中共雅安市委五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全国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的战略目标。这是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雅安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的具体行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雅安作为全域革命老区,拥有588处红色遗址,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建设全国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
深刻认识红色资源开发的时代价值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雅安在革命、改革和建设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包括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等长征遗址,大渡河悬索大桥、乐西公路(雅安段)等抗战遗址,飞仙关大桥、二郎山烈士墓群等川藏公路遗址,川江仪器厂旧址、东风隧道等三线建设遗址,以及众多革命文物和纪念设施。这些红色资源记录着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承载着熠熠生辉的革命精神,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力量源泉。
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必然要求。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是促进文旅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指出,要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红色旅游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能够带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红色资源大多分布在乡村地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能够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人才回流,销售农特产品,实现“红色引流、绿色消费”,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准确把握红色旅游发展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雅安市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规划体系日趋完善,编制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雅安段建设保护规划》《雅安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等,构建了“一线两园三片一学院”的总体布局。
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投入资金实施了一批红色遗址遗迹保护修复工程,使红色遗址得到有效保护。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已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干部培训学院,已开发红色现场教学点60余个。旅游开发初具规模,打造了安顺场、夹金山等红色旅游景区,推出了“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激战百丈关·再上二郎山”“荥汉烽火路·铁血长征魂”等红色研学精品线路。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对标全国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的要求,雅安红色旅游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资源整合不够,业态融合不深,基础设施不优,品牌影响力不强,专业人才不足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实践路径
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加快建设全国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加强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要实施红色遗址保护工程,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推进红色文化数字化保护。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雅安段),打造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开展红色文化研究阐释,深入挖掘红军资源背后承载的故事和精神价值,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深化业态融合,丰富产品供给。要推进“红色+绿色”融合,开发红色生态旅游产品;“红色+乡村”融合,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红色+研学”融合,打造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红色+科技”融合,运用VR/AR等技术创新体验方式。打好“红色+”组合拳,丰富“天府之肺·熊猫雅安”文旅品牌内涵,实现从“生态名片”到“精神家园”的升华。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要改善红色旅游景区交通条件,开通红色旅游专线巴士。建设红色旅游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提升住宿餐饮服务水平,开发“红军饭”“红军菜”等特色餐饮。推进“红色旅游+”,实现从单一参观向综合体验转变。
加强宣传营销,扩大品牌影响。要打造“长征路上看雅安”整体形象,设计统一标识和宣传口号。与兄弟市(州)建立红色旅游联盟,扩大“朋友圈”,共同推广红色旅游线路。运用新媒体开展精准营销,讲好雅安红色故事,传播好雅安红色文化。举办红色旅游节会活动,提高雅安红色旅游知名度。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支撑。要建立红色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红色旅游发展重大问题。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旅游开发,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红色旅游人才培养,与高校合作开展定向培养,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红色旅游人才队伍。
红色是雅安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旅游是雅安文旅融合发展中最具潜力的增长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加快推进全国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建设,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雅安新篇章注入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系中共雅安市委党史研究室)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