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陪诊期间,王春燕与老人进行交流
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一个新兴职业正悄然改变着基层医疗服务的面貌——陪诊师,这群特殊的“就医向导”,正用专业和温情为特殊群体架起通往健康的桥梁。
近日,记者采访了返乡创业者王春燕和她的“暖心陪诊”团队,看这群年轻人如何用脚步丈量医路,用爱心温暖生命,在家乡的土地上书写别样的青春答卷。
□转载自《雅安日报》记者 郑瑶 实习生 杨本璐
返乡创业路
陪诊架“心”桥
“王奶奶,今天咱们先去抽血,然后到二楼做B超,我都帮您预约好了。”上午8点,王春燕已在医院等候客户。八十多岁的王奶奶子女都在外地,每次看病都让她犯愁。如今有了陪诊服务,从挂号取号到缴费取药,全程都有人细心陪伴。
除了流程指引,王春燕团队还提供医嘱整理、用药提醒等延伸服务。
王春燕说:“很多老人听力不好,容易漏掉医生的重要嘱咐,我们会在事后整理成文字发给家属。”
王春燕告诉记者,现在医院智能化程度高,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挂号、缴费,但预约检查、取报告等就医细节依然存在。随着医院分科越来越细,检查手段越来越多,“看病难”仍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现实需求触动着王春燕。她了解到,陪诊服务在一、二线城市已悄然兴起,但家乡雅安几乎还是空白。
“既然有这么迫切的需求,为什么不能在家乡做?这或许就是我能为家乡父老办实事的机会。”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迅速生长。利用工作之余,王春燕开始周密筹备: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研究成熟陪诊模式、学习基础护理和急救知识、核算启动资金、规划服务流程。
专业有温度
步履暖“医”途
完成前期准备后,王春燕琢磨起宣传推广。
“我在各大平台发布自我介绍视频,详细介绍陪诊师能提供的服务和帮助,还科普了一些便捷问诊的小窍门。” 王春燕坦言,发布前心里有些忐忑,担心无人问津,没想到视频收获不少点赞,还顺利接到了人生第一单陪诊业务。
回想起第一个订单,王春燕记忆犹新:“是朋友的朋友,要到成都的医院就诊,我全程陪同。”
面对首位客户,王春燕难免紧张。完成陪诊、取报告单等工作后,客户一直关心她吃没吃早饭,这份温暖让她倍感亲切。
“有耐心、体能好,是成为陪诊师的基本门槛。”王春燕说,“每个人生活中都有烦恼,我也不例外。做陪诊师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让我变得更开朗、自信。”
今年5月,王春燕成立雅安泰立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开启专业化陪诊之路。几个月来,“暖心陪诊”已服务200多位客户,其中70%是空巢老人。如今团队已发展到6人,服务范围从雅安扩展到周边市(州)。
“我还入驻了市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扶持。”王春燕的愿景虽然朴实,但非常有力,“我们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解决看病时的陪伴问题,更希望借助专业服务和科技力量,让家乡每一位老人都能体面就医、有尊严地养老,让‘老有所依’不再是一句空话。”
编后语
王春燕的返乡创业路,既是对社会需求的敏锐回应,更是用专业服务温暖家乡的生动实践。从发现“看病难”的痛点到填补陪诊服务的空白,她以“心”为桥,让空巢老人等群体感受到就医路上的暖意。
这份职业的兴起,既折射出老龄化社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也彰显了基层创业者的责任与担当。政府的贴心扶持、市场的广泛认可,让王春燕的 “暖心陪诊” 从单打独斗稳步走向团队协作。期待更多这样扎根乡土的创业力量,在民生服务的缝隙中精准找到价值坐标,让专业与温情紧密交织,为社会治理持续注入鲜活动能。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