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一隅
3月9日,在九里岗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
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县管护总站工作人员开展巡护工作
3月31日,在金鸡峡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
“3月,红外相机共拍摄到大熊猫九次。”4月1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县管护总站工作人员高明整理完红外相机3月份实时拍摄传输资料后欣喜地说,除了拍到九次大熊猫,还有意外收获——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红喉雉鹑首次出现在镜头中,“这也是芦山县第一次发现该物种。”
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持续深入,近年来,大熊猫及各类珍稀野生动物频频亮相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在大熊猫“伞护效应”下,各类珍稀野生动植物在芦山县“安居”,从侧面反映出芦山县大熊猫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喜人成效。
一月内九次拍到大熊猫
好生态造就大熊猫宜居家园
3月底,“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野生动物集中亮相”的相关新闻被省内外媒体争相报道。镜头里,大熊猫、绿尾虹雉、林麝、川金丝猴等野生动物自由自在、“萌”态可掬的模样,让广大读者看到芦山县的生物多样性,也直观感受到芦山县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中所作的努力。
3月9日11时58分,一
3月19日11时41分,两
3月31日13时18分,一
……
翻看3月份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影像资料,出现在镜头里的大熊猫体态丰腴、身手矫健,可见大熊猫在这里的生活十分惬意。
“一个月内拍到九次大熊猫,这个频率有点高。”芦山县林业局自然保护地办公室负责人张剑平说,像这样一月内连续多次拍摄到大熊猫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喜人成效。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芦山县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精心谋划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建设事宜,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牢把握市委赋予芦山大川河“大熊猫守护”社区定位,认真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建设保护与发展规划》《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入口社区发展规划》,加大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开放新潮、活力健康、和谐共生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样板区。
在“人退猫进”的过程中,随着产业转
激发“伞护效应”
生物多样性保护显成效
“这是红喉雉鹑!”4月1日,在仔细核对影像和相关资料后,高明和张剑平确认,3月16日14时05分出现在红外相机画面里的3
画面中,三
“这是芦山首次发现红喉雉鹑这一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说起红喉雉鹑,张剑平的话语里难掩激动。
红喉雉鹑是雉科、雉鹑属的走禽。栖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针叶林、灌丛及裸岩地带,是中国的特产物种,分布于甘肃、青海、西藏东部、四川和云南西北部。
不仅仅是红喉雉鹑。工作人员在整理3月份红外相机资料时还发现,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绿尾虹雉、林麝、川金丝猴、羚牛、岩羊、小熊猫、黑熊等纷纷出现在镜头中。
芦山县是横断山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8.2%,532.76平方公里被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占全县总面积的44.7%,其中核心保护区316.26平方公里,一般控制区216.5平方公里。涉
透过红外相机镜头,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的生物多样性正在被越来越多人直观见证。
据张剑平介绍,截至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布设红外相机210台(其中实时传输100台,常规110台),常规红外相机累计收集监测信息1.5万余条,先后监测到大熊猫、四川羚牛、水鹿、毛冠鹿、小熊猫、豹猫、黄喉貂等野生动物。
“2月份,我们在不同区域两次拍摄到雪豹的身影;正月期间,我们发现了大熊猫母子悠闲散步的场面……”张剑平说,今年监测到的野生动物都是通过红外相机实时传输画面收集到的,巡护人员将于近期开展监测巡护,收集常规红外相机拍摄画面。届时,出现在芦山片区的野生动物数量、种类可能还要增加,“这些都
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芦山县进一步完善巡护监测体系,设置固定样线25条,形成巡护线路49条。通过将巡护监测与日常巡护相结合,目前该县已累计开展巡护3000余人次。
巡护,
多措并举之下,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生态修复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该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进一步显现,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丰富。
得益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芦山县野生动物种群逐渐复壮,生态系统不断恢复完整性,大熊猫“伞护效应”被进一步激发。如今,芦山县境内野生动物出没频繁,不仅频频亮相在红外相机的镜头里,当地村民也多次拍摄到大熊猫等野生动物。
记者 李丽
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县管护总站供图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