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今年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上,珙桐和大熊猫成为亮点。
四川省省长、成都大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黄强的致辞
据考证,1903至1908年期间,威尔逊为了收集中国西部的植物标本和种子,曾多次穿行于川藏茶马古道,并先后到过雅安境内的汉源、雨城、荥经和宝兴等地,并发现命名叶丁香、西南蔷薇、扁刺栲等 28 个植物物种,展现了百年前雅安的生物多样性。此外,还记录了雅安茶,拍下了百年前的雅安。
打开中国西部花园
2016年4月13日,中华茶文化赴英国考察交流团在英国资历最老的药用植物园——切尔西药用植物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有一株珙桐,它是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多年前种下的,冠形很美。一到春天,像鸽子飞舞的白花就会挂满枝头。
考察团团长孙前是雅安市原副市长,熟知威尔逊从雅安将珙桐引种到英国的历史。团员阿甲和杨景然是荥经县人,荥经县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野生珙桐群落,足有三十万亩。他乡遇“亲”,大家喜不自胜,纷纷与这株珙桐合影。
说起珙桐引种到欧洲的历史,还得从大熊猫的科学发现者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讲起。
1869年5月,阿尔芒·戴维在穆坪(今宝兴县)考察时,发现一种奇特的树木,正开着巨大的白色花朵,随风摇曳,就像一
威尔逊在雅安采集的植物标本
1908年8月4日,威尔逊在汉源县三交坪拍摄的照片
1871年,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分类学家拜伦根据这份标本建立了单种新属珙桐属。因此,宝兴县是珙桐的模式标本产地,被誉为“中国鸽子花的故乡”。
1878年,法国著名学者弗朗谢开始潜心研究阿尔芒·戴维从宝兴等地采集的标本,他的主要著作有《戴维植物志》。此书第二卷的副标题是“藏东植物”,于1888年出版,记载宝兴植物402种。书中唯一的彩图就是鸽子花纵剖图,素描和彩色渲染让花枝显得栩栩如生,在夸张的苞片上,人们甚至可以看到细致清晰的脉络。
书中的彩色珙桐插图打动了读者,也引起欧洲园林商人的兴趣。珙桐也成为西方园艺界的新宠,大家争相想去遥远的中国引种栽培这种美丽的植物。
英国著名花木公司维彻公司希望能够成为第一个引种珙桐成功的公司,老板哈里·维彻爵士此前已多次派遣人到世界各地采集奇花异草,并大获成功。
这一次,维彻公司派出23岁的威尔逊前往中国寻找并带回珙桐树种,并要求他“不可在任何其他事务上浪费时间、精力或金钱”。
1899年4月,威尔逊第一次启程前往中国,于次年2月抵达宜昌。经过一番艰辛寻觅,终于在湖北宜昌附近找到一棵开满鲜花的珙桐,其后成功采集到13000多粒珙桐种子。
威尔逊在文章中写道:“在我心目中,珙桐是北温带植物群里最有趣和最漂亮的树……花朵由绿到纯白,再到褐色,当微风轻拂,它们就像一
不过,威尔逊采集到的是光叶琪桐的种子,光叶琪桐是珙桐的一个变种。
1903年秋天,威尔逊从乐山出发经雅安去了穆坪,专程采集珙桐种子,这是他第二次到雅安。
1911年,威尔逊采回的珙桐种子育成的幼苗茁壮成长,绽放出第一朵鸽子花。其后的近一个多世纪里,全世界广泛引种,珙桐成为世界十大观赏植物之一,被西方园林人士称为“北半球最漂亮的树木”。
1899年至1919年,威尔逊先后收集了65000多份植物标本(共计4700种植物),并将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带到了西方,将1500余种原产于我国西部的园艺植物和花卉植物引种到欧美等地栽培,被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
1913年,威尔逊出版《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此书于1929 年再版,更名为《中国——园林之母》。
2019年,根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的《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地模植物调查报告》显示,威尔逊在宝兴发现命名叶丁香、西南蔷薇、扁刺栲等 28 个植物物种。
2002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生态学家、植物学家印开蒲开始“追寻威尔逊足迹”,他希望通过现在景象和《中国——园林之母》中的照片对比,研究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在百年间的变化。用了整整六年时间,印开蒲走完了威尔逊走过的路,拍摄了250组对比照片,在2010年出版集生态、历史和社会价值于一体的著作——《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环境变迁》。书中,有多幅雅安的照片。
透过雅安这扇窗户,在历史的丛林中穿越古今东西,在东西方文化中对话生态变迁,奇妙地记录了“中国那些边远而美丽得令人窒息的地区百年时空变迁与稳定”。
记录百年前的雅安
威尔逊第一次到雅安是1903年6月,这也是威尔逊第二次到中国,目的是到康定为维彻公司寻找一种叫全缘叶绿绒蒿的罂粟科植物。
1903年初,威尔逊乘船从英国出发前往中国,经上海沿长江乘船到宜宾,于6月19日继续乘船沿岷江到达乐山。6月25日从乐山出发,沿着大渡河边的古盐道一路采集,后从眉山市洪雅县的天池村进入汉源县境内。从天池村到汉源县永利乡途中,他见到了很多桦树、水青树,以及一棵高达80英尺的木兰树。
7月5日,威尔逊在一个叫营盘(永利乡境内)的小村庄看到了一片高约50英尺的珙桐树分布,这让他兴奋不已,甚至忘掉了旅途的疲倦。
7月6日,威尔逊到达了皇木,适逢当地人狩猎打得一头“山闷墩儿”(小熊猫),他将猎物买下,把小熊猫皮做成标本寄回了英国。
其后,威尔逊经九襄、宜东、三交坪等地,翻过飞越岭到达泸定化林坪,于14日抵达康定。威尔逊在康定南面的雅加埂采集到全缘叶绿绒蒿后,取道汉源县、荥经县,到达雨城区,并从青衣江乘船返回到乐山。
1904年5月,威尔逊再次从乐山出发前往康定,沿1903年返回乐山时走过的那条路,经雨城区、荥经县,翻越大相岭草鞋坪垭口,到达清溪。这是威尔逊第三次到雅安。
威尔逊第四次到雅安是1908年8月,此时他已经效力于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
这一年的4月,他从美国出发到中国时,阿诺德树木园主任萨金特十分有远见,坚持让威尔逊带着照相机,并专门雇佣了搬运相机的人。威尔逊考察时携带了两台相机,一台是使用玻璃板的大画幅桑德森相机,一台是使用刚发明胶片的柯达相机。威尔逊极具摄影天赋,用两台相机拍摄了几百张中国百年前的图片,史料价值极高。
1908年6月15日,威尔逊从成都出发,沿都江堰、小金、丹巴前往康定。康定的考察结束后,他经泸定的冷碛、化林坪,翻过飞越岭到达汉源境内。一路上,他在汉源县三交坪、宜东、清溪,以及雨城区,一共拍摄了15张照片,其中汉源县11张、雨城区4张。
8月4日,威尔逊在汉源县宜东镇茂林拍摄了一株珊瑚朴树的图片,树高33米,胸径1米;8月5日,在汉源清溪拍摄了2张照片,其中一张为在清溪镇河西村子房顶拍摄的清溪古镇全景图;8月7日在雨城拍了4张照片。
这一次,威尔逊没有从雨城直接乘船回乐山,而是于8月10日到了邛崃,在那里拍摄了3张照片,然后再经成都乘船回到乐山。
为寻访威尔逊当年在汉源的拍摄地,汉源县的本土文化专家郭朝林从2007年起,就陪印开蒲四处奔波调查。据他们考证,威尔逊1908年8月4日至5日在汉源拍摄的图片,为汉源留下了最早的影像资料。
威尔逊第五次到雅安,是1908年9月。他在8月中旬回到乐山后经过短暂休整,便决定沿洪雅与汉源交界的一条矿山小路前往汉源马烈。
9月4日,他从乐山出发,过夹江,经洪雅县的止戈镇、柳江镇等地,9月6日晚夜宿在毗邻雨城区晏场镇的洪雅县柳江镇两河口村。9月7日早上,下起了暴雨,他们直到11点才出发。由于溪流涨水,他们在当地人的协助下,沿着陡峭的山路从两河中向上攀登了约150米后,穿过一条狭窄的山脊,来到了晏场镇,沿着晏场河右岸而上到达宝田坝(今宝田村),借宿在村里的一所学校。9月8日,威尔逊一行从晏场镇的柴山下到洪雅炳灵镇。
赞叹雅安茶的质量好
出于为英国服务的需要,威尔逊十分重视经济情报的收集,在其著述中除了系统记录和论述考察地的山川地理、人文风俗、矿产资源、植物区系、园林植物、中药材、经济林木与产品、粮食作物、野生和栽培水果等外,也把目光投向到了茶产业和制茶植物上。
威尔逊在其《中国——园林之母》第二十九章《茶叶与制茶植物——供应西藏市场的制茶业》中,大篇幅系统地记录介绍了中国种茶和制茶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藏族同胞对茶的需求、茶叶运输的线路与茶叶市场景象等,分析川产藏茶和印茶的优劣势。
威尔逊还记录了雅安的茶叶生产、运输与贸易,专程考察了雅安的一家砖茶厂,学习和记录制茶的整个过程。在其著述中有记录:“布袋里的叶片和成捆的带叶嫩枝经过几天发酵后,由妇女和儿童手工将其叶片和嫩枝梢采下,按照叶片大小和老嫩程度分成4个等级,然后用大铡刀将去除叶片的枝条切成小段,与粗大叶片和废料混合,成为第四级茶叶。将这些最差的粉碎茶沫包成小包,插在每个竹笼的末端,作为给打箭炉的包装工和赶骡人的赏金。”
1908年8月4日,威尔逊在汉源县三交坪拍摄了一张照片,三交坪老街道口西面的小客栈旁,生长着一棵粗大的柿树,路边有几个背夫将装有茶包的背夹靠在路边休,看样子还得继续赶路。
威尔逊数次行走在茶马古道的不同路段,观察了解并记录了背夫的生存状态。“雅州到打箭炉的距离约为224千米,背茶苦力来回需要20天。尽管这份工作非常艰辛残酷,
在雅安,威尔逊被制茶工人的投入与专注所吸引,并感叹“雅州生产的茶质量真的好”。
杨铧 文/图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