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林光互补”让山头“披绿生金”——石棉县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2024-09-25 15:49 来源:

走进石棉竹马10万千瓦林光互补复合光伏电站现场,放眼望去,一排排光伏板随山势铺开,犹如一片波澜起伏的蓝色“海洋”。每一块光伏板都吸收着太阳的能量,通过电缆、逆变器、箱变等设备转化为清洁、可再生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国家电网,为电力供应贡献着绿色力量。

板上高效发电、板下绿意盎然,石棉竹马10万千瓦林光互补复合光伏电站依托当地太阳能资源优势,与林业资源“默契配合”,实现“一地两用”,借“光”生“金”。

“该项目于2023年6月首批容量并网投产,同年12月全容量投产。电站日均发电量36.4万度,年平均发电量1.33亿千瓦时,年发电量可满足2万多户家庭一年的用电所需。”国能大渡河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石棉竹马光伏项目现场管理人员乔浩说道。

该电站场址面积3000亩,相当于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将250个标准足球场拼接在一起。然而,归功于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站日常运维人员一般少于十人。

电站内的23万个光伏组件均接入了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流、电压、温度等关键参数,并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故障点,提高维护效率,实现了“少人值守,智能运维”的目标。

“运维人员日常工作重点是对光伏发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包括光伏场区的光伏板、逆变器、箱变以及升压站里的电气设备,保证设备正常稳定地运行。对于现场出现的故障,则需要运维人员进行专业处理。”乔浩介绍道。

光伏板在“孜孜不倦”地发电,板下的蕨类植物也生长得十分茂密。该电站充分考虑了生态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平衡,光伏板建设时不占用征收林地,不改变原有的林地和草地的性质,通过升高支架为光伏板下的植被保留足够生长空间,实现光伏上部空间接收太阳能发电,下部空间种植耐阴作物,使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形成了“林光互补”的运行模式。

“光伏组件起到遮盖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使得植被更好地生长,从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乔浩表示。

石棉竹马10万千瓦林光互补复合光伏电站只是石棉县推进绿色新能源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机遇,紧盯“工业主导型”定位,坚持把争取和实施新能源项目及培育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石棉县已探明的水能、光伏、风能和可开发抽水蓄能资源蕴藏量约达1200余万千瓦,已建成水能装机520万千瓦,已开发水电装机容量排四川省第2。拟建设总装机72万千瓦的老鹰岩水电站是大渡河干流最后一个大中型水电利用项目。

彭瑶 范思远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曹莉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