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四川公布最新批次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雅安15处文物保护单位获专属“保护圈”

2025-10-12 11:51 来源:

□ 转载自《雅安日报》市融媒体中心 黄伟

近日,省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公布了四川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其中,雅安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划定了法律意义上的专属“保护圈”。本次涉及雅安的文物保护单位范围覆盖全市6个县(区),包括雨城区、名山区、荥经县、石棉县、天全县和宝兴县。保护范围的划定以文物本体占地范围为基准,根据不同文物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周边环境,科学确定了外延距离。

这份公告,让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版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明确与强化。这一举措不仅为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套上了坚实的“护身符”,更清晰地勾勒出雅安作为川西历史文化与红色革命重镇的独特底蕴。

“这份详细的保护范围划定方案,标志着雅安市的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了更加精细化、法治化的新阶段。”市博物馆副研究员郭凤武说,此次获得专属“保护圈”的15处文物保护单位,犹如15颗被精心镶嵌在雅安大地上的明珠,其保护范围的划定,意味着任何在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都必须经过文物主管部门严格的审批,从根本上杜绝了因城乡发展建设可能对文物本体及其历史环境风貌造成的破坏。

“国保”领衔  

近现代教育遗产获最高级别守护

本次涉及雅安的文物保护单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雅安明德中学旧址。该旧址位于雨城区张家山,占地面积约913平方米。

明德中学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兼传教士施勉志筹款修建。民国十一年(1922年)建成。雅安明德中学为原西康省创办较早的教学机构。建筑为四层砖木结构房屋,坐南向北。建筑平面布局为T字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属民国时期高层建筑,中国传统青砖墙体、小青瓦屋面、欧式门窗与壁炉,其建筑风格为典型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明德中学在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直作为学校使用,为研究原西康省雅安教育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明德中学设计者利用自然地形,将地下一层设置为半地下层,既减少了工程施工量,又能进行自然采光,且形成了完整的台面,符合现代建筑绿色节能概念,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2019年10月,雅安明德中学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明德中学旧址历经重建、加固、维修,成为“西康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它获得了最高级别的保护规格。根据划定方案,其保护范围向东外延25米,向南、西、北三面外延50米。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外,还设立了向四周外延100米的建设控制地带。

西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这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双重保护模式,不仅保护了文物本身,更保护了其赖以存在的历史空间格局和景观视线通廊,确保这座承载着近代教育记忆的建筑群不会淹没在突兀的现代楼宇之中。

雅安明德中学旧址

“省保”集群

凸显雅安红色记忆与多元遗产特色

“此次新增的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数量和类型上都极为丰富。”市文物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归纳起来,呈现两大鲜明特点,即红色记忆与多元遗产的雅安文化特色。”

一方面,红色文化遗产成为绝对主力,系统性保护格局初步形成。

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有9处与红军长征密切相关。这些文物串联起红军在雅安的行军路线、战斗足迹和休整驻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革命精神传承链。

从雅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到上里红军石刻标语群,再到名山区集中连片公布的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百丈关战役蒙顶山战斗遗址、百丈关战役啄子山战斗遗址,以及荥经县的红三十二军军部旧址、黍子地毛泽东长征住地旧址……这些遗址不再是孤立的纪念地,而是通过保护范围的划定,串联成一条清晰的红军长征在雅安的路线图。这种成体系、成片区的保护,有助于从整体上研究和展示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红色基因得到更有效的传承。

Image-200068082577

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园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遗迹的保护范围划定,创新性地将长达9.26公里的翻山道路纳入其中,向道路两侧外延3米,这体现了对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前瞻性思考,旨在保护革命文物所依存的整体环境。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类型多元,见证雅安深厚历史积淀。

除了红色主题,此次名录也涵盖了从清代到民国的多种文化遗产类型。雨城区的节孝总坊和陈家山石牌坊,是清代社会伦理与石刻艺术的见证;雨城区的杨家大院建筑群和天全县的杨家上祠堂展现了川西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与宗族文化;而石棉县的抗战乐西公路大渡河悬索桥,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国际交通大动脉,属于珍贵的抗战文物。这些文物与红色遗址共同构成了雅安从明清、民国到革命时期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链条。

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

“因物而异”

保护范围的精细化与差异化

仔细观察这15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可以看出并非“一刀切”,而是充分考虑了每处文物保护单位的特性、周边环境和保存状况,体现了精细化的管理思路。

对于处于复杂地形或需要控制特定视廊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呈不对称划定。节孝总坊、陈家山石牌坊等石刻类文物保护单位,因需保护视野通廊和空间格局,保护范围呈不对称划定,如陈家山石牌坊向西北外延100米,向东南外延80米; 对于院落格局完整的文物保护单位,如杨家上祠堂和天全县红军书报阅读处旧址,保护范围直接外延至院落围墙,实现了对文物整体空间的完整保护;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等革命遗迹,多数采用向四周外延10米的对称划定方式,兼顾保护与展示需求;而对于本体相对独立、环境简单的遗迹点,如多处战斗遗址,则采用了向四周对称外延5米或10米的简洁方式。

保护范围的划定,为文物加装了“法律护身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可能影响文物安全的活动,建设控制地带内则需严格审批工程方案。此举将有效遏制城乡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破坏性行为,例如乐西公路悬索桥周边100米内禁止爆破作业,明德中学旧址周边禁止新建高层建筑遮挡视野。

市文物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划定是重要的第一步,但更关键的是后续的监督、管理和利用。这15个“保护圈”能否真正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需要法律的长牙生威,需要全民保护意识的提高,更需要将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让这些沉睡的历史资源“活”起来。

从明清牌坊到红军足迹,从古建筑群到抗战工程,雅安这15处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多元的历史记忆。其保护范围的划定,是结束“无界可守”困境的起点。未来,如何通过科技赋能、社会参与和文旅融合,让这些“保护圈”内的遗产真正“活”起来,成为赋能地方发展和文化自信的载体,将是雅安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相关链接

省人民政府近日发布通知,公布了四川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涉及雅安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处,即雅安明德中学旧址(雨城区),涉及雅安的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14处,分别为节孝总坊(雨城区)、陈家山石牌坊(雨城区)、杨家大院建筑群(雨城区)、雅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雨城区)、上里红军石刻标语群(雨城区)、红军百丈关战役遗址(名山区)、百丈关战役蒙顶山战斗遗址(名山区)、百丈关战役啄子山战斗遗址(名山区)、荥经红三十二军军部旧址(荥经县)、荥经县黍子地毛泽东长征住地旧址(荥经县)、抗战乐西公路大渡河悬索桥(石棉县)、杨家上祠堂(天全县)、天全县红军书报阅读处旧址(天全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遗迹(宝兴县)。

目前,我市共有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