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 转载自《雅安日报》(汪玲 记者 李晓明)
法院干警在景区为游客宣传生态保护相关法律知识
2025年8月15日,我国迎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普及,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守护美景不仅需要自觉,更离不开法治撑腰。
近日,宝兴县人民法院走进达瓦更扎、神木垒景区,开展“送法进景区”主题宣传活动,以生动鲜活的普法形式,为游客送上一堂沉浸式生态环保法治课。
游客驻足:这些“红线”可碰不得
“这些图片上的动物都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活动现场,法院干警通过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宣传折页、环保主题宣传品等形式,吸引众多游客关注。
干警们一边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折页,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法律要点,折页上“破坏环境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甚至刑事责任”的警示内容,让不少游客停下脚步仔细阅读。
同时以“真实案例+法律解读”的形式,还原“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获刑”典型案件,每起案例都解析了违法条款、处罚依据,还讲清‘生态修复’的实际后果(如补种植被、赔偿生态损失),针对游客提出的高频问题,干警们现场开设“法治微课堂”,为大家答疑。
游客提问轰炸 干警现场“拆招”
“如果发现有人破坏景区环境,该怎么举报?”“景区商户乱倒垃圾,该承担什么责任?”面对大家的疑问,干警们结合公益诉讼制度、生态损害赔偿机制等内容,逐一给出专业解答,并告知多种举报渠道,鼓励公众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和“监督员”。
联动景区“聊重点” 环保合力这样建
活动后,干警们还与景区工作人员、周边商户交流,重点讲解了景区运营中涉及的环境责任,如垃圾分类管理、噪声污染防控等,推动形成“景区主导、游客参与、司法保障”的环保合力。
此次“送法进景区”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0余人次,让生态环保法治理念随着游客的脚步传播到更广阔的地方。
宝兴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深耕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不断创新普法形式,用更有力的司法举措守护蓝天碧水、青山绿地,让法治成为滋养生态之美的“源头活水”。
编后:
当“全国生态日”的绿意与法治宣传的严谨在达瓦更扎、神木垒的山林间相遇,宝兴县人民法院这场“送法进景区”活动,恰是一次生动的实践——它让生态保护从“理念共识”落到了“行为准则”,让法治力量从“条文文本”走进了“生活场景”。
生态之美,需法治护航;绿水青山,要久久为功。宝兴县人民法院的探索,不仅是一次普法活动的落地,更是司法力量融入生态保护日常的生动尝试。期待更多“接地气”的法治实践,让法治成为滋养生态的“源头活水”,让“绿水青山”的画卷在法治护航下,愈发绵长鲜亮。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