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民生工程得民心 务工增收促振兴!

2025-09-22 17:35 来源:

近日,在茅河镇万山村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对沟渠进行重建和修整。该项目通过“以工代赈”模式,不仅有效改善当地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直接带动本地群众就业增收,实现了“建设”与“惠民”双赢。

今年以来,茅河镇坚持将以工代赈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以“工”为载体,以“赈”为目的,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显著改善了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更有效拓宽了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内生动力。

据了解,万山村此次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重建各类沟渠总计约2155米,清淤修补沟渠1600米,硬化不同规格的生产便道近980米。这些工程直指当前乡村发展的短板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2000余亩农田的灌溉难题,预计惠及群众超过1000人,其中受益移民达325人次。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通过“以工代赈”模式,吸纳当地60余名群众参与建设,真正让群众在参与家乡建设的同时,腰包也鼓了起来。

“我们村以前主要以种茶为主,现在产业调整,大力发展柑橘和猕猴桃,这两种作物对水的需求量比茶叶大得多。”万山村党委副书记程远镖介绍,“全村2788人,把沟修好修通,就是解决了大家生产中最关键的问题,群众是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这一份“实惠”,村民杨加清感受深切。自9月1日起,他就在工地上参与沟渠修建。“我们都是本地的父老乡亲在这里干活,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大家都干劲足得很!”杨加清朴实的言语中洋溢着喜悦,“自己给自己修沟渠、修路,质量我们肯定把关,修好后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方便得很!”

杨加清的心声,道出了以工代赈政策的深远意义。它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劳务报酬发放机制,更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建设家园的主人翁意识,成功地将“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实现了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多重目标,奏响了“腰包鼓起来”与“家园美起来”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