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小区“充电难”问题引热议 何解?

2024-05-20 09:56 来源:

制作图片

制作图片

“十年以上小区充电安全隐患大,有的业主在公共充电桩充满电也不把车挪开,建议多在小区周围建设公共充电停车场……”

“把电力产权移交供电公司,才能解决姚桥第一批建成小区的充电桩负荷问题……”

“私家车出行属于基本生活需求,私家充电桩是居民基本生活用电,如同你家装个空调,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剩余电容’够不够的问题……”

近日,本报刊发《为什么小区安装充电桩这么难?记者调查发现真的很“难”!》一文后,引发不少市民热议。物业公司是否应该积极配合业主安装充电桩?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安装私人充电桩的居民小区,如何解决“充电难”?

共享思路

律师建议增设共享充电桩

5月16日,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在市民反映安装充电桩难的问题中,“电容不足”是最普遍的原因。

“一个充电桩7千瓦,相当于一台4P的空调。雨城区部分居民小区配电线路承载力不够,配电容量固定,在没有增容的情况下,没办法满足大量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国网雅安市雨城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余涛表示,目前,公司正积极配合雨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摸清部分居民小区的剩余电容。

四川发现(雅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秦明友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充分的使用权利,包括在自有车位上安装充电桩。面对当前老旧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短缺的问题,他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在小区内建设共享充电桩。

秦明友介绍了两种共享模式,类似于小区现有的电瓶车充电方式,公开、便捷且经济实惠,需要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协作,可以通过自建或引入第三方来实现私人充电桩的共享,即私人桩主通过平台分享信息,允许其他车主预约使用其充电桩。

秦明友认为,在小区增设共享充电桩不仅能有效缓解充电难题,还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秦明友进一步建议,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应纳入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以推动充电设施的普及和优化。

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雅安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信息员,秦明友参与了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雅安市城区公共停车场管理若干规定》的立法工作。该《规定》明确支持公共停车场的多元化投资建设,并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以构建合理、智能的充电设施体系。

“政府、物业和车主之间的紧密合作是创造便捷、高效充电环境的关键。”秦明友表示,各方应共同努力,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建管并重

加强充电桩管理  消除安全隐患

关于增设公共充电桩,我市人大代表一直予以高度关注。

在今年年初的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天全县华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江华提交了《关于增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的建议》,提出在国省干道、主城区及人员集中场镇等增设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充电需求。

“增设充电基础设施还可以向大型村镇、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区域延伸,这项工作投入资金大,建议通过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予以解决。”杨江华表示。

市人大代表、四川龙江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继提交的《关于规范充电桩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则将关注点落在了充电桩的后期管理维护上。

在走访调查中,张继发现,石棉县目前除了由国网富源电力公司和地方电网龙江电力公司供电的26个商业营运充电站外,老旧小区、公共路段、城乡区域的充电桩设置还比较少。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但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还存在诸多挑战。”张继认为,在充电桩建设运营中,缺乏统一的规划、审批和监管,缺乏专业充电桩建设队伍,缺乏统一的机构管理,缺乏专业队伍维护保养,存在箱变、使用触电、雨水浸入、户外失修等隐患。

“夏季温度高,箱式变电站体积小,产生大量热能后,如果内部设置的散热器效果不好,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部分充电桩在充电枪还未插入汽车时,就已经开始供电,电压可达到750多伏,如果此时用户徒手取下充电枪,可能出现电弧灼伤。”张继表示,安装在室外的充电桩会面临各种复杂的环境,电动汽车充电桩国标要求,室外防护等级不得低于IP54,如果防护等级不达标,会影响其正常使用;与此同时,如果户外充电桩金属部件生锈,也会增加使用时触电的风险。

在《关于规范充电桩建设和管理的建议》中,张继提出要解决充电桩安装在哪里、谁来安装、安装后怎么管理的问题,该建议已被列为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代表建议。

建议提出,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从顶层设计着手,明确职能部门的审批和监管职责,规划充电桩建设布局、建设标准、建设要素等。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充电桩施工队伍建设,从建设源头上把控好充电桩质量。与此同时,建管并重,加强对营运充电桩的管理和维护,成立专业的队伍进行营运维护,对发现的安全风险隐患及时处理,配套完善安全应急设备设施,确保使用安全。

本报记者  张婧  白雨锶  李洋  徐珑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