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支持IPv6

长者专区

变废为宝促增收 绿色发展添动力 ——芦山县金穗田园家庭农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故事

2024-05-29 10:03 来源:

村民正在插秧

山坡上养牛、种果树,平坝里栽小麦、种水稻;将小麦秸秆收集后喂牛,再将肉牛排泄物进行干湿分离还田,促进农作物生长……5月24日,记者走进位于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的金穗田园家庭农场,一幅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画卷映入眼帘。

借助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金穗田园家庭农场产出的农特产品受到了成都、雅安等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各类生态农产品一上市便被订购一空,甚至有买家提前交钱让农场主杨文广预留货品。

杨文广的家庭农场有何特别之处?带着好奇,记者走进该农场一探究竟。

原生态农产品受欢迎

5月,金穗田园家庭农场种植基地的130余亩小麦迎来丰收,而刚收割完小麦后,这里紧接着便要进行水稻插秧。

24日清晨,天气晴朗,金穗田园家庭农场种植基地已热闹起来,20余名当地村民分散在田块里,将一株株秧苗栽入田中。距此十余米外,一名农机手正驾驶旋耕机翻耕一块水田,一群白鹭则被机械声惊起。此刻,在不远处的观景平台上,几位摄影爱好者快速按动相机快门,记录下了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

“我们种植基地不使用化肥农药,用的是自家生产的有机肥,无污染、无残留。”站在田坎边,金穗田园家庭农场负责人杨文广介绍,自家农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原因就是原生态。

杨文广指了指水田边几根黑色胶管说,这些胶管连接沼液池,负责将发酵后的沼液输送进田中进行浇灌,实现肥水还田。随后,杨文广又转身指了指山坡上的养殖区说:“那里有一整套的沼气设备,有效解决了农场养殖粪污收集处理、循环利用的问题。”

农机手驾驶旋耕机犁田

循环利用效益好

在杨文广带领下,记者又来到了位于附近山坡上的农场养殖区。此时,农场员工、龙门镇王家村村民宋学明,正在清理牛舍内碾碎后的麦草。

“这些麦草有的是从自家地里割的,也有从外地运回来的。”杨文广说,前几天收完小麦,他们将小麦秸秆全部收集起来喂牛,虽然数量不多,但也补充了一些饲草。

在金穗田园家庭农场,循环利用被体现在诸多方面,尤其是肉牛养殖环节。仔细观察牛舍,肉牛排泄物透过漏缝地板汇入集粪池,经过干湿分离后便各有用处。其中,固体被制成有机肥,用于种植基地日常使用及对外销售;液体进入发酵罐,进行气水分离,产出的沼气又会通过沼气管网,接入隆兴村90余户村民家中,成为村民日常做饭烧水的能源;产出的沼液则汇入沼液池,经过管道还田浇灌滋养农作物;农作物收获后,秸秆被收集粉碎为肉牛草料,成为循环利用的一个环节。

经过这套循环体系,污染源变成了能源和有机肥,这不仅让养殖面源污染治理难题迎刃而解,也为农场带来了创收项目。“我们供给村民使用的沼气,每立方米1.2元,价格实惠,是不少村民家中主要使用的能源。”杨文广说。

除了沼气,杨文广种植基地里的小麦、水稻等播撒了有机肥,农产品品质佳、口感好,被加工为成品后便收获了不少忠实客户。

“现代人都追求生态、健康的农产品,农场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做到了可持续发展,目前也拥有了稳定的客源。”杨文广介绍,农场不时会接待从成都来的旅行团,游客们参观农场,了解农场发展模式后,对他们家的生态农产品特别感兴趣,还会顺便带些回去,“因为产量有限,农场里很多东西都是‘限量’供应,有些市区的顾客担心买不到产品,还在我这里预存了费用,以便随用随取。”

本报记者  李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2003-2022 www.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