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名山 新村更美 山水更绿 生活更幸福
在灾后科学重建中,名山区将实施城乡住房、城镇体系、农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修复等11个方面的项目重建。名山区围绕“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目标,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首位实施城乡居民住房重建、高品位重建城镇体系、高水平重建社会主义新农村、高标准重建公共服务体系、高性能重建基础设施、高起点实施产业重建、高质量进行生态重建,实现“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把名山建成“生活更富裕、生态更优美、产业更现代、城乡更协调、社会更和谐”的幸福美丽新家园。
未来的名山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建设取得实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民生更加和谐幸福。
民生为主
住房重建是重中之重
灾后重建工作是名山区的当务之急,也是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灾后重建工程,是为民谋利的“民心工程”,是构建和谐名山的“保障工程”,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固本工程”。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的持久战中,名山区在过渡安置阶段共安置了受灾群众3万余户,另有部分房屋需要维修加固,共有4万余户需要有安定的居所。
名山区把住房重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紧抓好抓实。名山区将加快推进4万余户298.4万平方米农村住房和159.7万平方米城镇住房的维修加固工作,确保这部分群众有安全房屋居住。
在农村居民住房重建中,他们根据各乡镇新村聚居点的规划,科学确定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注重绿色、环保,体现名山特色。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同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相衔接,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房地产开发等现行城镇住房供应体系相衔接,注重提高住房安全性能,改善人居环境,完善配套功能。
名山区已确定新村聚居点61个,有25个新村点完成了初步设计,已确定的点也将加快推进工作进度。
打牢基础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完备的基础设施是推进灾后科学重建,加快名山城镇化进程,完善名山城镇体系的重要保障,名山区把恢复功能和发展提高作为基础设施重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名山区以基础设施重建为重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在交通上,名山区将协调推进出入境交通干线建设,加快改造区内县道、乡道和通村道路,不断优化全区路网结构,切实提高交通保障能力;在能源枢纽的重建上,加快推进全区受损变电站及电力线路的重建,有序推进城镇天然气供气改扩建和燃气长输管线工程建设,逐步恢复受损通信网络;在配套设施重建上,完善一批市政道路设施、集中供水设施、城镇排污排涝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新建一批城市防洪、城市公交、城区环卫等市政设施,切实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大力提升城镇承载能力。
在此次灾后重建工作中,名山还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作为重建的着力点,立足当前和长远发展,合理推进社会事业科学重建。
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要求,名山区将做好受损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的重建;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保服务中心和就业训练中心重建,迅速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加快推进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阵地重建,特别注重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名山区将尽快完成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敬老院、救助管理站、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的维修加固工作,尽快恢复服务能力,拓宽社会福利机构辐射范围。同时,要注重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把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生态先行
把产业重建和奔康致富结合起来
在接下来的科学重建工作中,名山区全体党员干部群众,将眼光放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把产业重建和奔康致富结合起来,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发展。
名山是四川省的生态示范区,享有“绿色世界”、“天然氧吧”、“生态乐园”等殊荣,生态是名山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也是名山实现跨越发展的最大优势。
因此,在灾后科学重建中,名山区将通过封山育林、人工补植等措施,加快推进受损植被恢复;实施“乔、灌”结合的“茶+桂”立体造林,恢复受损茶园和林地;推进通道绿化、城镇绿化和灾后新村绿化,提高绿地面积。
茶,是名山的主导产业。茶,带给名山区人民绿意,也为名山区人民创造了幸福生活。
在今后科学重建中,名山区将依托茶产业发展,实施茶叶产业提升工程,大力推进茶园管理服务中心、茶叶产业基地建设,加快种植业基地和养殖业基地重建,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同时,依托蒙顶山、百丈湖、清漪湖等旅游资源,加快推进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重建,打造独具名山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
名山区还将依托工业园区建设,以雅安在名山设立“飞地产业园区”的机遇,恢复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恢复受灾企业生产能力,利用成雅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入驻园区,将名山打造成雅安工业发展的核心区。 记者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