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到宝兴一干一辈子——“熊猫局长”笑谈“熊猫人生”

来源:
2005-11-14 00:00
浏览:
收藏 打印

  11日晚8时30分,还沉浸在大熊猫申吉成功喜悦中的崔学振,又迎来了一位远方的客人,那人是美中环境基金会副总裁汤姆·兰姆。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他们一见如故,紧 紧地拥抱在一起,共同庆祝大熊猫成为奥运会吉祥物之一。随后接受记者采访的崔学振讲述了自己的“熊猫人生”。
  大熊猫正在恢复性增加
  在崔学振的眼里,自己做的工作很有意义,自己的身体健康不显老,而且看着大熊猫的数量还在恢复性地增加——
  跟30年前相比,我认为是减少了。第一次大熊猫普查,夹金山有大熊猫320多只,现在只有143只了。但是自1983年箭竹开花以后,大熊猫的数字在逐年增加,准确地 说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后,随着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的好转,大熊猫也在恢复性增加。
  宝兴生态好,不仅适合大熊猫生存,也特别适合人类生存。我今年已59岁了,但常年跋涉在海拔两千米以上甚至三四千米的高山地带,有时为救护大熊猫,几十公里的山路赶个 来回只用一天时间。10月初,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组到宝兴考察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情况时,我一步不拉,三天时间徒步在荒山野岭中走了100多公 里,也不觉得累。
  我所从事的工作给了我成就感,让我感到充实。但是父母老是把我在这里当成“支边”,他们认为我活得很苦。刚来的时候的确不习惯,没固定的地方住,还常遭到蚊虫、跳蚤、 臭虫的叮咬。现在的条件好多了。今年初,我回了趟老家参加同学会,看上去,我比很多同学显得年轻,他们问我有什么秘诀,我告诉他们到宝兴来,和大熊猫住在一起,保证永远年 轻。
  栖息地比大熊猫还重要
  记者随IUCN专家考察大熊猫栖息地,专家不住地赞叹栖息地保护卓有成效。在崔学振的“熊猫人生”中,一段往事让他难以忘怀,正是他呼吁“放下斧头,留下栖息地”——
  20多年前,宝兴发展地方经济,把资源变资本,首先拿森林开刀,刚好那几年箭竹开花。我任县林业局局长,白天上班批森林砍伐指标,晚上抢救大熊猫。那时有种说法,“乡 镇企业工厂在山上(指原始森林),工具在腰杆上(斧头)。”后来,宝兴滥砍滥伐受到了查处,有人掉了官,而作为林业局局长的我没有受到处罚,有人不解,其实他们不知道,我 反对滥砍滥伐,而且还向县委、县政府书面建议,少砍木头。县上要求我追加砍伐指标,我首先站出来反对,因为过度的砍伐,会让大熊猫无处栖息。
  事实证明我的观点是对的。眼下我们正在申报的世界自然遗产为什么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而不是大熊猫本身?因为栖息地比大熊猫更重要,没有了栖息地,大熊猫又在哪里生 存?
  除了人们赋予大熊猫的特殊意义之外,大熊猫还是长江上游生态平衡的一种标志性动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