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雅安貊貊队不想再“默默”
10月6日,“川超”川西赛区战火重燃,雅安貊貊队迎战攀枝花攀钢钢铁勇士队。虽首战不敌乐山味道非常队,雅安市融媒体中心却从容发文“雅安默默”,队中“显眼包”大熊猫更是表情包频出。输赢固然重要,享受足球文化更为珍贵。
国庆中秋长假再战,雅安貊貊队不想再“默默”,“萌”力全开,踢出“貊”力世界波!
做“川超”赛场上的“文化显眼包”,雅安搬出了最闪亮的IP——大熊猫,并用“貊”这一生僻字,亮出态度——踢的是文化,秀的是底蕴!
“貊”字最早见于《山海经・中山经》,其中记载:“邛崃山,在汉嘉严道,有九折坂,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这一描述与大熊猫形象高度吻合。
自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穆坪(今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首次科学发现大熊猫以来,关于其古称的探讨已持续百年。在众多说法中,“貊”因《山海经》中明确的产地记载,备受学界认同。
“貊貊”二字,恰是雅安队的踢球风格。场上他们如熊猫般可爱、温和,可一旦抓住机会,便会迸发出“食铁兽”般的力量,给予对手致命一击!这种强烈的“反差萌”打法,仿佛在向所有人宣言:可爱,只是保护色;强大,才是真正的内核!
比赛中的雅安貊貊队 图据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郝立艺
谁说小城没有足球梦?
这支名为“貊貊”的球队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植根于雅安深厚的足球土壤,成长于这座城市对足球不变的热爱。
从人民广场到“雅超”联赛——足球,是刻在雅安人基因里的热情。
黄金年代,全民主场。上世纪80年代,足球热浪席卷雅安。“萌芽杯”“三好杯”“青年联赛”“周末联赛”等赛事接连上演,把人民广场变成了整座城市的“共享主场”。
引爆全城,高潮迭起。2016年,雅安市首届职工足球邀请赛为这股足球热再添一把火。20支劲旅、600名球员齐聚绿茵场,奔跑传球、挥洒汗水,让足球成为雅安人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雅超”领衔,热爱无限。此后,“雅超”联赛等本土赛事持续落地、连年举办,业余足球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从街头到赛场,正是经过这样的沉淀,代表雅安出征“川超”的貊貊队才应运而生。
“萌”主驾到。对雅安而言,参加“川超”,是来分享的,也是来交流的。尽管首战失利,但雅安队员坚信:“足球是圆的,不踢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谁会笑到最后。”
球迷为“川超”雅安貊貊队加油助威 图据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郝立艺
“貊貊”不仅是球队称号,更是雅安奋进的新号角。整座城市正如一支球队,在高质量发展的赛场上全力奔跑。
门将,是守住底线的决心。雅安的“门将”,体现为对生态保护红线的刚性坚守。雅安将42.7%的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依托“林长制”“河长制”等机制,构建起严密的管护网络。这份坚守,犹如一位可靠的门将,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筑起了坚实的屏障。
后卫,是固本开新的担当。球场上,后卫既是防御的铁闸也是进攻的发起点。雅安的“后卫”,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大熊猫文化、汉代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与公路文化在此交汇,共同构筑起雅安的文化“防线”,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多样的“进攻”手段。
中场,是运筹帷幄的智慧。今日雅安,正以中场球员般的全局视野,以构建“1+5”文旅目的地矩阵统筹全域发展——以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为引领,加快建设世界茶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全国最美国道318公路旅行目的地等。这正是一种中场的全局视野,将自然禀赋、文化底蕴与产业规划串联,推动“熊猫雅安”从生态名城向文旅名城跨越。
前锋,是捕捉机会的锐气。雅安的“前锋”,体现在绿色发展的胆识与行动上。全市74.11%的面积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39.45%的区域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川藏铁路建设、雅下水电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叠加赋能,雅安正以绿色为底,锐意前行。

荥经“貊貊家园” 摄影/C视觉 黄刚
源自青山绿水的底气、承自千年文脉的担当、运筹未来的智慧与锐意进取的勇气,都凝于“雅安貊貊”的队名之中。愿这只“貊貊”,在新时代的绿茵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