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 新产 新生活——探访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江坝村三组新村聚居点

来源:
2014-08-12 10:04
浏览:
收藏 打印

  从石棉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公路,向西南方向前行20公里便到达了蟹螺藏族乡江坝村三组新村聚居点。

  聚居点共有19户群众,占地面积20.2亩,总投资750万元。工程4月1日动工,目前,房屋的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内外装修的工作也在同步推进。预计9月份,新房的钥匙就要交到受灾群众手中。

  现 场

  建设如火如荼

  新村赏心悦目

  7日的石棉骄阳当空,但这并没有影响江坝村三组聚居点的施工。当日14时,数十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搅拌砂浆、装修墙面,裁剪钢筋、房屋封顶……重建工作如火如荼。

  据蟹螺藏族乡人大专职副主席尤敬云介绍,房屋建设的封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在加快推进主体后期建设的同时,房屋的装修也在同步推进。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主体工程的建设进度,就是为了确保在主汛期也能顺利施工。”尤敬云说,自7月以来,石棉的雨水特别多,好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天气并没有给室内的装修工作带来太大的影响。等房建完成之后,聚居点的基础设施配置和养殖小区建设也会同时启动。

  行走在聚居点,功能齐全的房间、宽敞的露天阳台、俯瞰山河的视野,19幢独立户型的两层小楼已经矗立在山间。

  在临近蟹螺堡子的一端,一幢在建的样板房显得格外醒目。古朴的小青瓦、全文化石装修的外墙、素雅的窗户、别致的楼梯等等,具有尔苏藏族风貌的民居,在湛蓝的天空下,映衬着青山绿水,着实令人赏心悦目。

  声 音

  新产业致富增收

  新生活可期可盼

  虽然烈日当头,但作为聚居点的重建群众,身负业主代表的使命,江坝村四组的王杰仍不忘来聚居点“礼巡”一番。

  “感谢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没有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帮助,大伙住不了这么漂亮的新房。”王杰的感激,既是个人的肺腑之言,也是全体重建群众的心声。

  和王杰一样,聚居点所有重建群众都来自江坝村四组,由于四组的地貌特殊,又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灾后恢复重建之初,蟹螺藏族乡党委、政府便引导四组村民异址重建。

  “从最初的选址场平,到房屋的设计规划,再至未来的发展致富,党委政府处处替我们着想。”王杰说,蟹螺是石棉藏族文化的主阵地,聚居点不仅紧靠着公路,又在传统村落保护区之内,新村建好之后,村民将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家庭旅馆等服务项目,打造民俗旅游接待点。

  着眼于新村的长远发展,在四组原有土地的基础上,蟹螺藏族乡党委政府还另谋出路,为新村统一规划了50余亩土地,用于发展果蔬产业,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灾后重建,建设的不仅是新房,更是农村的生产生活。”尤敬云说,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就是要彻底颠覆原有的“粮猪经济”;多元化的致富途径,就是要以持续致富增收为目的。

  记者 唐小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