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我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
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者,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既是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在需求,也是金融业和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石。
根据安排,9月15日至10月15日,我市开展2023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活动期间,全市金融机构将积极围绕普及金融知识、传播金融正能量,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提高金融安全意识,倡导理性消费理念、树立价值投资观念,开展诚信文化建设、促进市场公平有序,办好为民实事、回应社会关切等五个方面开展
银行工作人员向市民普及金融知识
教育宣传活动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关千家万户,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学金融、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不断提高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能力,是历次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重头戏”。
近期,我市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教育宣传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广大金融消费者普及基础金融知识、提示金融风险、倡导理性消费和价值投资观念,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案例。例如,通过专家讲座、知识竞答等多种
此外,我市金融机构积极制作宣传视频,并在重点点位电子大屏投放教育宣传内容,并与我市官方媒体雅安日报、北纬网联合进行消保方面的宣传,构建常态化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机制,促进金融教育宣传工作品牌化、阵地化、常态化,引领“党建+消保”不断走深走实。
全力守护消费者“钱袋子”
随着金融创新产品的持续推出,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更迭,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近年来,围绕保险销售误导、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保护自身权益。在今年活动期间,我市金融系统还将围绕这些突出问题,展开精准治理和宣教活动。
我市金融机构将从贴近人民群众,特别是贴近新市民需求的金融基础知识入手,普及基础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内容,广泛宣传近年来出台的金融惠民利民政策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制度;普及不法贷款中介等常见非法金融活动的表现
我市金融监管部门将持续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优化工作体系,继续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稳步化解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虚拟货币交易等风险;持续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坚持科技赋能解决“数字鸿沟”,拓展金融服务广度深度,优化金融消费纠纷多元化处置机制,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外,我市金融机构将针对日常消保工作发现的问题,大力宣传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的表现
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是维护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压紧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加快建设多元化纠纷调处体系,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妥善解决。
例如,加大对外工作协同力度,着力构建源头预防、非诉挺前、多元化解、司法断后的分层递进消费投诉纠纷解决路径,努力让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诉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强化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同时,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探索推出小额纠纷快速解决机制,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开拓新路。该机制将通过组织银行、保险业机构与我市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签署协议,确定小额赔付标准、程序等内容,切实解决实践中久调不决、占用司法资源、滥用投诉机制等问题,积极营造更加和谐的金融环境和营商环境。
接下来,我市金融机构将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到矛盾最集中的一线、风险处置的最前沿,解决消费者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完善金融纠纷调解模式。按照“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开展金融消费领域的民事权益纠纷调解,更加有效、便利地服务金融消费者,实现多方共赢。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