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里有企业 村民增收渠道多

来源:
2017-08-05 09:39
浏览:
收藏 打印

雅安日报/北纬网讯 作为省定贫困村,芦山县双石镇石凤村在帮扶贫困户发展养殖、种植产业的同时,注重引进企业,拓展增收门路。如今,木材加工厂、佛珠加工合作社、青年智慧创业空间等企业和经济实体的进入,为贫困的石凤村注入经济发展新活力,当地群众多了稳定的就业增收之路。

7月25日上午,在芦山县双石镇石凤村木材加工厂的宿舍过道上,一名系着围裙的老人正在择四季豆。他用一只手扶着墙壁、一只手端着装豆的盆子,颤巍巍地往厨房走去……老人名叫杨绍权,家住石凤村康家沟组。

“我腿脚不方便,但工厂负责人安排我来厂里帮看看门、做做饭,每月能拿到2000元工资。”杨绍权感慨地说,万万没想到,像他这样的残疾人,还有机会进企业上班,每月有工资拿。过去,他因双下肢残疾,成为“家庭累赘”,如今有了固定收入,能自己挣钱维持家庭基本开支了。

家住石凤村石宝岩组的张学美是木材加工厂的一名杂工,她的丈夫因患病失去劳动能力,2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家庭负担重。过去,张学美靠种庄稼和务工艰难维持着家庭开销。成为木材加工厂工人后,张学美在挣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一举两得。

木材加工厂厂长李流梅介绍,企业用工大多是本地人,包括残疾人和贫困户。“这是村集体企业。”石凤村第一书记李毅说,工厂在用工政策上向本地村民倾斜,帮助大家提高收入。

在石凤村农民夜校教室里,摆有10余台钻孔机、抛光机等机器。

“这里是佛珠加工培训基地,已经培训了16名加工工人。”项目负责人李龙介绍,现已成立的芦山石凤手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5名领头人均是石凤村贫困户,社员以贫困户、残疾人、留守妇女为主,经培训合格的村民,可以实现居家就业。

“我们以后就能在家里挣钱了。”采访中,多名留守妇女和残疾人表示,过去也想挣钱补贴家用,却因本地没有企业,一直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有企业、有项目了,他们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记者 彭加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