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雨城区“四整合”提高远程教育学用成效
整合信息资源,拓展远程教育服务空间。雅安市雨城区积极探索农村网络数字信息化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与电信公司合作,在23个经济基础较好、群众认可度较高、班子战斗力较强的村开展“一乡镇一信息化村”建设活动,着力构建农村信息化一站(村级网站)、一点(宽带接入点)、一室(便民服务室)、一平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四个一”工程,拓展了远程教育站点服务空间,学用活动得到提高和深化。一是通过建立村级远程教育信息化网站,提高示范村知名度,为地方特色产品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实现网上营销。对岩镇青江村桃树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每年产桃50余万公斤,但由于以前销售渠道窄,售价低,农民种植积极性受到影响。现在通过建立示范村网站,吸引外地客商来雅采购,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通过在示范村开设电信业务代办点,方便村民就近办理相关电信业务,并收取一定业务代办费和提成作为学用活动经费,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远程教育的热情。
整合课件资源、加大乡土课件开发利用。一是建立由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组成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机构,定期召开
整合金融资源,促进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积极协调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区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示范户提供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支持他们增产、增收和干事创业。区远程办按照《雨城区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示范户选择的条件》,精心遴选,将19名文化素质较高的种植、养殖、加工大户作为学用成果转化示范户,并按产业进行分类,除精心选派教学辅导人员指导生产外,还通过提高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对示范户产业发展给予扶持。学用成果转化示范户可享受小额信用贷款5-10万元,对个别生产规模大、经营效益佳、信用记录好、资金需求量大的示范户,贷款额度还可调高。对温室种养、林果种植、茶园改造、特种水产(畜)养殖等生产经营周期较长的贷款,期限可延长至3年。目前,全区各类金融机构共计发放贴息贷款600余万元,惠及群众900余人。
整合人才资源,加强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培训。一是整合市区中专、职高及乡镇学校教学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千名农村党员学电脑学上网”培训活动,形成区、乡、村联动的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