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 红军经过处 今朝 重建幸福城

来源:
2015-06-18 09:49
浏览:
收藏 打印

  80年前的长征,红军经过灵关,秋毫无犯,并发粮给贫苦农民,也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爱戴。

  80年后的灵关,正在进行着灾后重建的新生。

  历史的足印

  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1935年6月8日,红军先遣队进入灵关场,街上一片寂静,家家关门闭户。红军战士为了夜间不打扰群众,就在街道两旁的房檐下席地而坐,露天歇息。到了半夜,有的群众悄悄从门缝里往外探看,只见街道两边坐满了红军,也有睡在地上的。

  第二天天明,红军便挨家挨户地向老乡宣传:“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来打富济贫的。”那些留在家里的贫苦老百姓纷纷走出门来,有的为红军烧茶送水,有的向红军介绍情况。灵关场上活跃起来了,红军战士打开地主的粮仓,把粮食分给老乡们。乡亲们个个喜笑颜开,纷纷前来拉住红军战士的手,十分感激地说:“红军真是咱们穷人的队伍啊!”

  9日中午,从芦山双石场经西川、垭子口和从芦山翻灵鹫山的两支红军队伍,几乎同时到达灵关。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红军主力部队顺利地通过灵关。12日深夜,尾部撤离。在这期间,天天有国民党飞机追踪轰炸,红军小有伤亡。

  现实的新貌

  打造宝兴县城副中心

  宝兴县灵关镇,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个个规划效果图吸引了众多村民的关注。

  6月12日,天气晴好,灵关镇钟灵村赵家坝过渡安置点居民、63岁的姜瑞明和61岁的罗明玉夫妇,走到对面的钟灵新城,看新城工程建设进度。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中,钟灵村1173户农户中有663户房屋倒塌,但就在这里,宝兴县在灾后重建中规划打造钟灵新城,并将之作为县城副中心。

  一座“钟灵毓秀、灵动河谷”的美丽新城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呼之欲出。

  “目前,房建已经基本完工,已进入外装修阶段。”钟灵新城城建负责人杨明九说。

  从钟灵新城规划效果图上能看到,医院、车站、学校、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据介绍,钟灵新城区规划建设占地1050亩,可安置1863户。其中,统规联建663户,主要原址安置原住居民;统规统建1200户,主要安置县城穆坪镇地灾避让、城镇拆迁人口;同时安置27个县级单位和社会服务机构,减轻县城承载压力。

  灾后恢复重建中,钟灵新城确定了发展居住办公、生态旅游度假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随着钟灵新城内一栋栋新居拔地而起,一处处教育、卫生、医疗、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分布其中,钟灵新城正以日新月异的新貌,展现蓬勃生机和活力。

  在灾后重建中,灵关老场镇同时向南、向北延伸,新城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核心面积1平方公里),集聚人口2万人(核心区人口1.1万人),功能分布分别为新城综合体、老镇改造提升区、资源利用加工区等。

  建成后的钟灵新城周围,有按照国家4A级标准打造的空石林景区,具备产业观光旅游接待能力的万亩有机茶叶基地;还有凯尔顿(宝兴)五星级国际大酒店、中洋汉白玉石材城等项目,以及三兴产业园、正兴产业园、石雕文化产业园等。

  伟大的精神

  实实在在的强大动力

  80年前的长征,是一场荆棘遍地的生死考验,是一次前路坎坷的艰难远行。

  80年后的灵关,正在进行灾后重建。

  灵关,在灾后重建中传承着长征精神。

  在灾后重建中的灵关,长征精神成为了实实在在的强大动力,它指引着灵关人民从灾难中变得坚毅,在奋斗中走向辉煌。

  记者黄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