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爱如山——芦山地震中的故事》系列微电影拍摄现场12部微电影 以爱的名义 传递正能量

来源:
2013-05-05 09:39
浏览:
收藏 打印

探讨选题

  5月2日,在雅安待了3天半的王平久,回到了北京。

  “4·20”芦山强烈地震后,作为央视电影频道的导演,他召集了12名国内新锐导演,到雅安拍摄《大爱如山——芦山地震中的故事》系列纪实微电影。

  王平久是国内知名的词作家,创作了《国家》《生死不离》等耳熟能详的歌曲。但“4·20”芦山强烈地震,他不想写歌了,他更想用电影的语言,拍摄一组反映震后雅安人民在灾难面前不低头,以及人民子弟兵、志愿者在救灾一线的感人事迹的纪实微电影。

  以爱的名义用心记录

  作为活动的总召集人,王平久是总导演,总策划,也是艺术顾问。

  4月29日,晚上11点过,导演范玲还在和王平久讨论她拍摄的微电影题材。

  对于拍摄主题,王平久认为范玲“跑偏”了。

  “每一个离开家的人,或者回来的人,都是为了爱。无论怎么样,我们总有牵挂、总有不舍、总有惭愧、总有不安……总有幸福。这就是我们‘离家不远’的概念。”说话时,王平久不停地用手在空中比划。

  范玲靠在宾馆的墙边,静静地听着王平久的构思。

  每个导演的拍摄题材,王平久都要把关,12部微电影,都要体现出大爱如山这一主题。

  5天前,王平久萌生了来雅安的想法,并很快策划好了微电影拍摄活动,挑了12名导演。

  “这些导演充满了责任、充满了爱的力量。”12名导演,12种角度,但拍摄的微电影都是以爱的名义用心记录的。

  由于微电影从8日起,就要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确定拍摄方向,选择拍摄对象,策划拍摄脚本,全面展开拍摄,到后期制作完成,只能在4天内进行,王平久感到工作很紧张,甚至“有了奥运会时的感觉”。

用微电影传递正能量

  电影语言 传递正能量

  12名导演,由于接到任务比较突然,每个导演的选题都需要在一两天内拟定,导演查杉,在微博上寻找到了一条拍摄线索。

  成都公益组织420联合行动在芦山县搞了一个公益活动,为当地小朋友播放“帐篷电影”,查杉立即联系上了活动负责人雷建。

  29日,当查杉来到芦山县清仁乡仁加村时,发现这群志愿者带来的十几部电影不够小朋友们看,志愿者们开始组织小朋友自己拍摄微电影。

  以“专业”眼光看,这些由志愿者组织当地小朋友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从拍摄到制作都很粗糙——拍摄设备是志愿者王礼刚的手机,剪辑设备就是他的笔记本电脑。道具是志愿者周丽瑶带领小朋友们用纸板做成的,编剧,导演和演员都是当地小朋友。然而看似粗糙的微电影,却是所有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以十二分的认真态度来完成的。

  参演的“演员”有十几个,小朋友们演得有板有眼。

  志愿者和小朋友拍摄的《熊出没之重建美好家园》举办“首映式”时,“票房”火爆,来了差不多一百多名小朋友,还有不少小朋友的家长也跑来看。

  志愿者、小朋友、帐篷电影院……简简单单的场景和人物,却原滋原味地呈现出最真实的生活本貌。

  “这不就是一种正能量的载体吗?”查杉说。对于绝大多数灾区的群众来说,走出地震之后的阴霾,心态最重要。“电影”这两个字在这里代表着快乐,这才是电影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快乐生活 从头开始

  在接到来雅安拍摄微电影的邀请后,来自重庆的导演周劼犹豫了一下,因为他怕“给灾区添乱”。

  但在听说拍摄过程需要自带干粮自带帐篷后,周劼又同意了。

  4月29日一早,周劼带着摄影师杨萧和罗彧到芦山踩点。在芦山县体育馆的安置点,他遇见了一名千里迢迢孤身从江苏昆山赶来的聋哑人理发师。

  聋哑理发师的工作场地是一个简易帐篷,周围贴有“雅安加油,雅安明天会更好,江苏昆山人民与你同在”“无声的爱,传递正能量”等字样。

  关于名字,聋哑理发师怎么也不肯说,只示意周劼,就叫他“无声的爱”。

  周劼也因此确定了微电影的名字——《从头开始》。因为,对于当地群众来说,剪头发是从头开始;对于雅安来说,下一阶段的灾后恢复重建也是“从头开始”。

  4月30日,“无声的爱”在芦山县医院旁边工作。

  剪一个普通的男士平头,“无声的爱”只需要5分钟。来的群众很多,聋哑理发师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这次来雅安,是周劼从业以来最艰苦的一次拍摄。杨萧一直守在“无声的爱”旁边拍摄。

  “影片最后的设想,是亮出每一位被理发者的笑脸,播放速度会越来越快,最后形成一个笑脸的集合。”周劼说,他想以轻松的手法拍这部微电影,因为无论遭受多大的创伤,只要心中有爱,生活就会充满希望。

  “我要传递的正是这样一种坚强力量”

  白天马不停蹄地拍摄、晚上加班加点地剪片。4天来,张馨元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但她精力却很充沛,“是张艺川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张馨元拍摄的作品,主角正是张艺川。

  “尽管整部影片时间只有十余分钟,但是在这十多分钟里,看到的是这个芦山女孩的坚强信念。”

  “母亲在地震中去世,作为女儿,张艺川悲痛万分,但作为一名护士,她却擦干眼泪,忍住悲伤,继续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她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在帐篷间忙碌着,运送伤者、帮伤者清创包扎,坚强履行着白衣天使的使命……”

  “我想要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坚强的力量,它定能鼓舞着灾区人民更有希望地活下去。”张馨元眼中噙着泪花。

  记者 张婧 石雨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