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建新村 科学规划抓产业 名山区前进乡结合区位、产业与农户意愿打造新村点

来源:
2014-09-23 10:04
浏览:
收藏 打印

  “4·20”芦山强烈地震导致名山区12723户农户的房屋严重受损,需要重建。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全区有2645户农户将进入37个新村聚居点进行集中重建。

  在探索新村聚居点重建模式的过程中,名山区各乡镇结合自身特点,摸索最适合的建设模式。前进乡,地处总岗山麓,位于名山城区东南,全乡12个村、1个居委会,15164人不同程度受灾。经过调查摸底,全乡有灾后重建户767户,有集中重建意愿的达448户。前进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坚持“民生优先、住房优先、科学重建”的原则,推出了“1+4+7”(即1个场镇带动型示范新村点、4个新村聚居点、7个相对集中点)新村聚居点灾后重建模式。

  镜头

  雨天赶工保进度

  采访当天,尽管天空中飘着小雨,但名山区前进乡清河新村里仍然传出了一阵阵施工的声音。原来是施工方负责人姜兴伟和工友们在进行房屋内部施工。

  清河新村于去年9月底开工,规划安置46户农户。目前,新村的房屋主体已经完工,外墙装饰已接近尾声。

  “如果不是因为下雨,剩下几栋房子的外墙装饰这两天就可以完成了。”姜兴伟介绍,因为地势原因,清河新村是顺坡而建,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正因为顺坡而建,新村建成后看起来将会显得更有层次感。

  姜兴伟说,等天气放晴,施工队将加班加点,把耽误的工程进度赶回来。

  亮点

  围绕“十二字”目标建新村

  在离清河新村约100米处,是面积37亩的清河湖。早在地震之前,清河村就已经有了打造清河湖的计划,希望通过清河湖带动当地乡村旅游,拓宽农户增收致富的渠道。

  “利用新村,依托清河湖,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农家乐,让群众增收致富是我们的目标。”清河村党支部书记郑云锦说,结合之前的打造计划,如今清河新村选择建在清河湖畔,更是体现了产村相融的发展理念。

  郑云锦指着不远处的清河湖说:“去年,村里已经把围湖路进行了硬化。前不久,清河湖的开发规划也出来了。”

  考虑到清河湖的开发计划,清河新村在规划时就对户型的设计颇费心思。“根据现在的户型,在装修时稍加改动,村民就可以在新房里开设农家乐。”郑云锦说,新村还规划了小型超市,方便村民的日常生活。

  10月底,清河新村还将在旁边的小山坡上栽种近200亩枇杷。“等枇杷投产后,将开发采摘游,拓宽农户的增收渠道。”郑云锦说,从清河湖的开发打造到枇杷种植,目的都是要让农户实现“进新村,谋发展,不后悔,有前景”的十二字目标。

  声音

  灾后重建让农村焕然一新

  在前进乡“1+4+7”的新村建设格局中,清河新村是4个新村聚居点之一,其基础设施建设将于9月底进行招投标。新市新村和楠水新村目前已经完成了基础设施设计,正在进行方案细化和完善。凤凰新村已完成了基础设施项目审批,进入了施工阶段。

  同时,两河村、尖峰村、苏山村、双合村6组、双合村7组、泉水村3组、泉水村5组共7个相对集中点的建设,也将极大地改善前进乡群众的居住条件。回龙新村作为唯一一个场镇带动型示范新村点,也将在明年初完工。

  在灾后恢复重建新村建设中,前进乡不仅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了“1+4+7”的建设格局,将区位、产业与农户的意愿相结合,还以群众参与为核心,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通过竞争性谈判,让农户自主选择建筑公司进行施工。虽然前进乡新村建设的进度不是名山区最快的,但建成后的前进乡,农村面貌将焕然一新,整体形象也将得到提升。

  记者 李春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