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人热盼《北纬30°·中国行》到雅安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组“《远方的家》特别节目《北纬30°·中国行》征集拍摄线索”月余,6月1日起已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推出,在我市引起强烈关注……
自央视网站发布“《远方的家》特别节目《北纬30°·中国行》征集拍摄线索”至今已有月余。6月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推出《北纬30°·中国行》之后,在我市电视观众中产生积极反响和震撼。雨城区严桥镇许桥村二组一位村民说:“我们村里的王学兵从小身残,今年29岁了,身高仅90厘米,如今在名山县一家制衣厂务工,他的身上体现着我们西部人的勤劳和纯朴,又饱含着西部雅安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朴实美德,真希望《北纬30°·中国行》早日到我们这里来拍摄,也让我们上一上央视的镜头。”
央视面向社会征集拍摄线索
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征集拍摄线索的征集范围,包括当地独特乡土风俗,如婚庆、节庆、饮食,现在生活中还在使用的传统服饰、工艺品,并有风俗专家能够讲述其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在当地有影响的人(道德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或有着不平凡故事的普通百姓,能够反映承载当地人传统美德的人和事儿,并能给央视提供该人物的故事和联系方式;推荐了解当地情况的县志办公室工作人员、文化馆工作人员,以及对当地历史人文背景、民俗有深刻了解的作家、记者和大学老师;栏目组将要拍摄本地区最具特色的特色物产,并想要寻找一个与之相关的,从业时间长、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或家庭),希望能给央视提供该人或家庭的故事和联系方式;央视特别节目还请观众为他们提供能反映独特地理环境的独特景观。
将访沿途300多个县
《远方的家》栏目制作的大型纪实特别节目《北纬30°·中国行》,是中央电视台今年重点打造的一项长距离电视采访行动,也是央视进一步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具体举措,预计将制作180集,每集45分钟,除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外,还将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播出。
据了解,《北纬30°·中国行》与此前热播的《边疆行》、《沿海行》一同构成《远方的家》栏目“三部曲”。摄制组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沿北纬30°线,自东向西一路行进采访,横跨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西藏九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抵达西藏阿里地区,沿途将到访300多个市县,总行程预计超过2万公里,节目将着重展现北纬30°沿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
《北纬30°·中国行》以“自然、家园、文化”为主题,摄制组已基本完成浙江、江西、安徽段的拍摄。
借势展示西部景观
“我们雅安有许多特别的东西,熊猫是全世界都已知晓的。”
雅安市民希望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能到西部雅安拍摄,“除了熊猫,包括山水自然生态在内,还有传说中女娲补天时掉在姚桥新区青衣江畔的赖巴石、蒙顶山上与茶叶相伴几十年的张再兰女士(成都军区战旗报社原副社长李松柏大校曾特别撰文)、天全县“宁可打架切莫骂人”的高杨两大姓氏史话、天芦宝一带的‘背夹子’、荥经云峰寺的‘天外来石’、荥经棒棒鸡、汉源彝家的杆杆酒等等。”
“还有雅安‘早看周公山,晚看悬空寺’的民间晴雨表传说。”不少市民坦言,“我们列举的虽然都是‘小事’,可能上不了台面,但却表明我们对央视《远方的家》栏目组的渴望之情。”
据重庆晨报报道,《北纬30°·中国行》制片人黄卫说,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衷,就是向世人介绍“中国最美的一条风景长廊”,通过各种手法向世界展示中国北纬30度带上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全景式图画,且摄制组“将于下月到渝拍摄。”
据了解,临时决定拍摄内容,也是该纪录片的一个风格,比如在《北纬30°·中国行》第一集中,舟山群岛上的翁姓居民晒紫菜的场景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就是摄制组乘船到岛上后偶然碰到的。
雅安日报综合 记者 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