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芦山文化芦山 科学发展绘美卷——“生态雅安 奋进跨越”特别巡回报道芦山篇
芦山县城全景
“姜城”芦山历史文化丰富,自然风光秀丽。立足实际,芦山县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的发展定位。近日,“生态雅安 奋进跨越”特别巡回报道组来到了芦山县,参观采访了芦山县新区综合平台、根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县广电中心、新电影院以及省市重点新村示范点围塔村。
“芦山变化太大!”特别巡回报道组一行看到整洁宽敞的大道、功能完善的新区、设备先进的数字平台和山水如画的新村,惊喜不已……
努力奋斗 建设山水芦山文化芦山
——专访芦山县委书记 范继跃
记者:芦山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的宏伟目标,我们该如何理解“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的涵义?芦山将从哪些方面来建设“山水芦山文化芦山”?
范继跃:雅安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战略目标,芦山县委认真审视县情,最终形成了建设“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的宏伟目标。山水芦山,既指普通意义的山水,又有着深层内涵,即在注重亮山亮水的同时,更兼生态、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内涵。文化芦山,既是传承芦山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包含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体现未来芦山要着力建设的生态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围绕建设“山水芦山文化芦山”,我县提出了“22333”战略发展思路。两个“2”即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加快打造宜居新城、产业新城两个新城;三个“3”,第一个“3”就是构建三大基地,高端的轻纺产业基地、电子材料产业基地、有机农副产品基地。第二个“3”就是我们要打造大川高端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目的地,打造县城和飞仙关以汉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景区,打造以龙门溶洞和围塔漏斗为主题的地质奇观景区。第三个“3”指“三大网络”,一是要构建绿色、快捷的交通体系,二是要构建质量并重的电力枢纽网络,三是要构建特色的数字网络,打造数字芦山。
我们打造“山水芦山文化芦山”,要突出两个特色,一个是生态特色,要还芦山山水本来的面目,体现自然的曲线。第二个特点是要以“两化”互动为载体,打造“两个新城”,一个是宜居新城,指现在的县城,另一方面我们要打造5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通过围绕城市来布产业,围绕产业来建城镇,最终实现“产城一体,三产共融”,使我们的一、二、三产业,特别是我们的文化、旅游产业有新的起步。
记者:去年,中共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今年7月13日,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芦山县召开,这是对芦山文化产业发展的鼓舞,芦山将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范继跃: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之后,芦山县迅速行动、积极思考,提出了芦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思路。即依托我们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它的传承、挖掘、发扬,打造文化产业产业园;依托县上几个国宝单位,打造芦山特色文化品牌。
芦山正在想构建3个未来的4A级景区(大川河景区、文化产业创意园、围塔漏斗龙门洞),所以对于芦山城市、文化发展我们要玩点“穿越”。从我们县城入口开始,就是文化产业创意园,把芦山的历史精粹、文化精粹通过木文化、石雕文化展现出来,然后进入迎宾大道,通过下一步我们城市综合体的打造,滨江两岸的打造,进入一个非常现代的城市新区。然后再跨江而过,到汉姜侯祠公园,再到芦山宽窄巷子“姜城往事”,由古代到现代,然后再回到古代,这就是芦山的“穿越”。
记者:芦山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加快打造‘两个新城’。”芦山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又将如何实现“两化互动、三产共融、产城一体”的发展目标?
范继跃:在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加快打造“两个新城”这样一个目标。在新型工业化方面,我们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力争用5年时间将产业新城初步建成具有百亿产值的园区。
在新型城镇化方面,我们将构建现代与古典相结合,经济与文化集合,宜居与宜业相结合的现代城市体系,将按照“3+1”主题功能区,围绕“三山两河四桥”建设框架,着力构建以旧城、滨江带、新城区为主体的宜居新城和以“一洞两桥”为纽带的产业新城,实现组团发展,有机融合。积极开展城市生态系统构建,推进数字智能化管理,努力实现绿色城市、数字城市。按照“极核带动、轴线推进”的思路,以县城为核心,以飞仙到大川的南北大动脉为轴线,以飞仙、龙门、大川三个特色城镇为支点,再加上四十个特色村落的打造,让农村也能享受与城市同质化的服务,这样我们的“两化”互动与城乡统筹就会真正实现。
在三产共融方面,我们要推进生态特色有机农业的发展和推动生态文化旅游的起步。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优质服务业,从而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
记者:目前,全省的新村建设进入了如火如荼的阶段,雅安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也到了双石镇围塔村,那里也在打造高规格高水平雅安一流的新村建设,请问芦山在新一轮的新村建设中有哪些新亮点、新做法来推进新村建设进行?
范继跃:芦山的新村建设在雅安市近年来的评比考核当中一直处于前列,雅安两次先进经验现场会在芦山召开。我们已被省政府命名的省级五十百千示范村有9个。
今年我们提出了“251”工程,就是要打造2个具有鲜明特点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样板村(黎明村、双石镇围塔村)。同时要打造5个省级五十百千示范村,1个省级五十百千示范乡镇。现在县上正在制定规划,进行科学设计,待相关设计规划审定后,我们将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倾力打造。
我认为围塔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非常生态、原始,再加上它本身是世界上最大的有人居住的漏斗,所以对围塔漏斗新村的打造我们将按照4A级景区的要求来推进。黎明村在城郊,它是以打造休闲观光农家旅游为主的特色新村,同时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整个县城做配套。我们将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把全县40个村都按照现代的都市化村庄的要求打造成特色村落。
现场直击
新村建设与城市建设齐头并进
虽然已过了赏油菜花的季节,但芦山的青山绿水还是给特别巡回报道组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芦山双石镇围塔村,是芦山县重点打造的省市级新村示范点。这里青山掩映,民风和谐,“以后这里将成为乡村休闲观光及地质地貌探险的旅游胜地,我们将通过功能分区,将围塔分成生态观光区、探险区、攀岩区和休闲区等,以此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双石镇纪委副书记蒲达平这样描述围塔村未来的旅游建设规划。
亚洲最长的砾岩溶洞、世界最大的人居漏斗,凭借这些稀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围塔每年都会吸引上千名游客来此消费。当地人苏瑞华早在几年前就利用自家的三层小洋房办了个农家乐。他告诉记者,自家的农家乐每年要接待游客近2000多人,通过开办农家乐,他家的经济条件宽裕了,日子也过得更加舒心。不过苏瑞华也觉得,围塔的旅游资源还有待开发。“只有来围塔的人多了,农家乐的生意才会更好。”
如果说绿色生态是芦山最大的优势,那么厚重的文化就是芦山的最大特色。芦山是著名的“根雕艺术之乡”,根雕文化源远流长。根雕一条街上,摆满了各种或自然天成,或略加修饰的艺术作品。随着根雕产业的发展,芦山根雕文化产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建成后园区将年产根雕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预计达50余万件,年产值达3000万元左右,为芦山的根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县,芦山通过近年来的灾后重建,城市面貌、基础设施等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芦山城区,一条条宽敞笔直的大道代替了过去一条条拥挤狭窄的街道,崭新的电影院、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广电大厦在街边排排耸立,相信这些综合性文化场所的建成和运营将对提高芦山人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亮点点击
全市首个城市综合监管平台打造“数字芦山”
2012年5月,芦山县芦阳镇兴华路连续发生了两起路灯电缆线被盗案件。短短10多天,犯罪嫌疑人落网。犯罪嫌疑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密安排的盗窃计划居然被监控清晰地拍摄下来。而芦山县公安局侦查人员也正是通过“城市综合监管平台”的视频资料,才成功破获了此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加快建设“数字城市,智慧雅安”,打造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的要求,芦山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山水芦山、文化芦山、数字芦山、绿色芦山”的宏伟规划。这套全市首个城市综合监管平台便是芦山县建设“数字城市”的一部分。目前,这套城市综合监管平台已基本建设完成,覆盖了新老城区的公共治安视频监控、4个进出城方向的高清治安卡口、信号灯、电子警察、综合指挥及应急中心平台建设。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文明,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城市各种资源数据的整合,实现为民和惠民目的。“这些高清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不但改变了芦山县城没有红绿灯的历史,而且从6月份试运行以来,芦山驾驶员在城内开快车、十字街口横冲直撞等违法行为直接减少了三分之二。”芦山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刘超介绍,“城市综合监管平台”将城市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有效减少了各种违法行为的发生。
据悉,“数字芦山”第二阶段将重点围绕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构建数字政务、数字城管等公共数字网络,为芦山政务办公自动化、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的最终实现做好硬件上的支持,为芦山逐步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的“数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