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垮房垮 芦山农信不垮——芦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抗震救灾纪实

来源:
2013-05-10 10:19
浏览:
收藏 打印

流动服务车为当地群众服务


芦山联社领导班子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芦山联社职工为遇难同胞默哀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突如其来的7.0级强烈地震打破了宁静,剧烈的摇晃夹杂着人们的尖叫声,顷刻间山体破碎、道路受损、房屋倒塌,通信、电力、供水全部中断。

  面对灾情,芦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芦山联社”),依靠坚强而有力的领导、长期历练形成的极具战斗力的干部员工队伍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信合精神,在省、市、县各级主管监管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倾力支持下,科学有序地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据介绍,震后,芦山联社在县域金融机构中率先实现恢复营业,率先实现全面恢复营业、率先发放个人贷款、率先发放企业贷款,率先搭建板房银行并营业,为灾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及时的金融保障。

  班子团结

  沉着应对巨大灾难

  4月20日8点02分,周六,地震突袭。

  “生命第一,救人要紧。赶紧摸清所有员工及家属情况,奔赴网点抢救集体财产……”芦山联社班子成员本能地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当即冒着余震和飞石的危险,向单位一路狂奔。

  地震发生后,芦山联社党委班子迅速召集各部门经理及联社工作人员到岗就位,在银监会合作部、省联社、银监分局、人行雅安中支及雅安办事处的关心和指导下,迅速铺开了抗震救灾的各项工作。

  在联社大楼后的废墟上,芦山联社抗震救灾前沿指挥部依据初步掌握的灾情,迅速成立物资保障组、安全保卫组、信息报道组、家属员工联络组等应急工作小组,并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及时确立了抗震救灾总体方针:一手抓自身抗震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

  随后,联社班子成员分头驱车前往灾情最严重的龙门、宝盛、太平等网点查看受灾情况并安抚员工。

  在全面了解联社灾情后,在省联社雅安办事处的现场指挥下,联社党委班子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后,便投入到一线抗震救灾工作中。

  地震当晚,省联社及各兄弟联社援助物资陆续抵达芦山。

  面对坍塌的路段、强烈的余震和沿路不断滑落的飞石,谁带路将救灾物资运送到各网点?

  “我去,我熟悉路段。”芦山联社副主任丁永敬主动请缨率队连夜出发,将银监会合作部、省联社等各级部门的关心问候,联社抗震救灾的安排部署和网点急需的生活物资送到各网点。

  次日凌晨5点半,救灾物资送到了芦山联社最远的营业网点——大川信用社。

  “有组织真好!”那一刻,坚守在第一线的干部员工感到无限感动与温暖。

  全体动员

  积极开展抗震自救工作

  清点人员,没有伤亡,但是办公楼损失严重,如何保障金库的安全?

  来不及恐惧,更来不及思索,一支由联社财务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组成的“金库卫队”成立了。

  按照联社党委的指示,联社财务管理部和安全保卫部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冒着余震的危险,第一时间将各网点营业款近两千万元及重要空白凭证及时、安全接回金库保管,确保现金及重要空白凭证无损失。

  此时,联社各个应急小组正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工作。

  他们有的抢救生产设备,恢复网点营业;有的坚守在岗位上,为客户提供及时的金融服务;有的平整土地搭建帐篷,妥善安置离退休职工和外来群众;有的生火煮饭,为大家解决后顾之忧……

  4月20日下午4时40分,雨城联社救援物资抵达芦山;晚7时,荥经联社救援物资抵达芦山;晚9时,省联社雅安办事处、汉源联社救援物资抵达芦山。

  4月21日,来自省联社、名山、石棉、甘孜、遂宁、泸定、眉山联社的救援物资也顺利抵达芦山。

  救援队伍来了!

  救援物资来了!

  顾不上疲惫的身躯,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来的兄弟单位救援物资车辆刚停稳,联社员工便不约而同地抢着搬运物资直至第二天清晨。

  “房子垮了不要紧,只要我们把联社这个共同的家经营好,一切都会好的。”芦山联社理事长王开强镇定地对大家说。

  在各级领导的坚强指导下,在各家兄弟联社的倾情帮助下,一场浩浩荡荡的抗震救灾、生产自救在芦山联社展开。

  敢于担当

  于不可能中创造一个个“奇迹”

  面对7.0级强烈地震带来的巨大损失,芦山联社在积极开展抗震自救的同时,把落实省联社党委“尽快全面恢复营业,全力做好灾区金融服务”的指示作为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职责。

  地震中,芦山联社辖区内14个网点营业用房损毁严重,设备受损、交通和通信中断,业务无法办理。

  此时,大量受灾群众涌向网点,要求办理存款、查询、挂失等应急业务。

  群众的需求就是命令。芦山联社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对恢复营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务必保证联社营业部在地震当天恢复营业。

  4月20日下午3时43分,震中芦山第一家帐篷银行在芦山联社办公楼前正式营业,为灾区百姓提供查询挂失业务、存取款业务、国家救灾拨付款及代理业务、灾后贷款业务等;

  4月21日,排除万难,于凌晨2点将全县第一笔灾后资金900万元及时调运至各乡镇发放点,第一时间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至灾区人民心间;

  4月21日下午4时26分,灾区第一笔灾后个人贷款2000元在芦山联社发放,标志着芦山联社灾后应急金融服务全面实现,灾后信贷资金的快速支持提升了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的信心;

  4月24日下午5时,灾区第一笔企业恢复生产贷款280万元在芦山联社发放,第一时间解决企业职工灾后应急生活资金、第一时间支持企业恢复生产;

  4月26日上午10时,芦山联社成为灾区第一家由帐篷银行过渡到板房银行的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金融服务环境……

  受此次强震影响,从事棉、化纤纺织加工销售的芦山县湘邻纺织有限公司厂房设备损毁严重,损失近6000万元,急需大笔资金恢复生产。

  芦山联社得知情况后,迅速展开走访调查,为企业开通贷款绿色通道,及时发放了280万元信用贷款,解决员工工资、拆建厂房设备和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

  “厂房完全报废,按传统标准根本不具备贷款能力。但这个企业盈利能力强,注入资金能很快恢复生产,并且现在是特殊时期,我们愿意承担这个风险。”芦山联社主任高志强坦言。

  自地震发生到5月6日,联社各网点累计办理存取款业务12163笔,交易金额12867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4笔,金额536万元,有效地满足了受灾群众的金融需求。

  惠农兴村扶微助小

  以实际行动践行普惠金融理念

  多年来,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深入实施“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服务工程,旨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致力于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县域经济,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金融动力。

  受“4·20”芦山强烈地震影响,联社对口帮扶村仁加村在地震中受灾严重,全村所有住房均不同程度受损,绝大部分成为危房无法居住,全村3000千余人集中安置在4个临时安置点。由于正值雨季,集中安置点潮湿不堪,群众苦不堪言。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联社主动与仁加村有关负责人联系,及时组织调运了水泥30吨用于硬化土地,并送去大米、矿泉水等价值两万余元的物资,先后安排工作人员20余人次帮助仁加村,为村民解决当务之急。随后,芦山联社又成立了帮扶工作组,安排专人负责仁加村帮扶工作,随时随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不仅如此,芦山联社还在办公大楼外设立应急服务点,24小时向受灾群众免费提供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

  4月28日午后,家住芦山飞仙关镇朝阳村田家坪组的田仕文夫妇带着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一岁半儿子来到联社个人客户部申请借款。原来,为了给儿子筹集手术费用,田仕文正四处张罗着向亲友筹借资金。

  突如其来的“4·20”芦山强烈地震,让田仕文家的房屋受到严重损毁,亲朋好友也蒙受巨大损失,再想请亲朋好友筹集资金解决手术费用已不可能。眼看手术预约日期一天天逼近,救子心切的田仕文几乎崩溃。

  “同意贷款。”在得知田仕文一家的情况后,高志强同意批准田仕文的贷款申请,破例为其一家提供4万元的信用贷款。

  精简放贷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芦山联社对田仕文的贷款需求一路绿灯亮到底。4月29日上午,提出申请不到24小时,田仕文如数拿到了贷款资金。

  而这仅仅是联社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的一个缩影,许多像田仕文一样的受灾群众都得到了芦山联社的“破格”贷款和倾情帮助。

  极地奋起

  积极谋划农信社跨越发展

  受“4·20”芦山强烈地震影响,全县农村信用社14个营业网点损毁严重,142名职工及家属无家可归。多年来,芦山联社苦心经营成果遭受无情摧毁。

  如何辩证看待重大灾难,有效利用灾后扶持政策和倾斜资金资源,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

  目前,芦山联社有了初步规划:优化调整营业网点布局,将原有14个网点调整为16个,提高城区网点覆盖面、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网点服务;建立全面金融服务网络,实现村村都有便民服务点;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在困难时期凝聚人心、提振士气,激发员工队伍“抓业务、谋发展”的热情……

  “山垮房垮四川信合不垮、水停电停服务‘三农’不停”。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芦山农信人始终团结一致、上下一心,夺取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阶段性胜利。面对困难重重的灾后重建之路,芦山农信人坚信,有各级主管监管部门和联社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各兄弟单位的无私帮助,有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拼搏,芦山联社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芦山农信 记者 高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