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天路”光耀雅安——纪念雅安有电70周年(中)
电力促进雅安经济跨越发展
电力行业对税收的直接贡献快速增长
大树挺拔靠的是深扎大地根系的默默支撑,高楼耸立源自厚重基石无语的支撑,那么,雅安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又是靠什么来支撑呢?说到底就是“电力”。
电力,现代文明的象征;电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人类因电力而改变了生活,雅安因电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偏远山村,从星星点灯到光芒璀璨,从一夜孤灯到万家灯火,雅安电力走过了播种光明、不辱使命的70年。
有电70年来,沐浴着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春风,雅安电力事业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发展,使雅安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不断加速,架起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通天路”。
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大以来,瀑布沟、大岗山、龙头石等一大批大中型电站相继建成投运,雅安百亿水电产业强势崛起,作为全国重要水电基地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这10年间,随着“雅安模式”这一国内电力体制改革标杆的诞生和实施,这10年,也成了雅安电网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成就最大,对全市经济社会贡献最多的历史时期。
雅安电网强势崛起
省市合作
建起雅安坚强电网
近年来,雅安招商引资风起云涌、项目开工高潮迭起、园区建设方兴未艾,“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三个加快”“以枢纽为纲,于极地奋起”、“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一个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名词、新举措、新战略,频繁跃入老百姓的眼里,让人热血沸腾,振奋不已。雅安,正以一种厚积薄发的气势做大空间、做优环境,着力推进连接沿海、对接内陆、联动周边经济合作区的重要区域性城市建设,为全省打造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强力支撑。
所有这一切,都对“电”如饥似渴。
跨越发展,电力先行。
在经济大发展的强烈辐射下,打造一个坚强电网成为必然。
作为“先行官”,国家电网敏锐而直接地感受着雅安经济发展的脉动和需求。在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雅电集团倾全公司之能,日夜鏖战,打造雅安的坚强电网。
2007年5月18日,省重点工程之一、雅安首座500千伏变电站——四川省500千伏雅安变电站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行,标志着国家电网在雅安的第一个落点全面建成,也标志着有着丰富水电资源的雅安电力高速路正式启航;
2009年1月20日,省电力公司与雅安市委、市政府合作后投资建设的第一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20千伏草坝输变电工程I号母线成功充电,标志着该项工程正式投入运行,雅安北部电网从110千伏主网架提升为220千伏主网架;
2009年12月3日,石棉湾一至汉源万里110千伏送电线路顺利投运,将装机69兆瓦的湾一电站电量直接输送汉源县,进一步优化了汉源、石棉两县电网结构,消纳石棉县富余电力,提高汉源县供电质量……
一座座变电站相继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相互联结,一张坚强的电网逐渐完善,雅安人全市电力“一张网”的夙愿正逐步变成现实。
“通过实施‘雅安模式’,省电力公司和市委、市政府形成了加快电网建设的巨大合力,彻底改变了过去零敲碎打的电网发展模式,在完整统一的电网规划引领下,雅安电网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雅电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何勇说,合作以来,省电力公司在雅安累计投入电网建设资金达78.1亿元,相当于过去几十年电网投入总和的4.4倍。
短短5年间,雅安500千伏电网从无到有,先后建成500千伏变电站2座,线路16条,构成雅安电网与国家电网互联大通道。220千伏电网由弱到强,新建、扩建220千伏变电站8座,线路17条,220千伏电网形成北部双环网,南部密集布点的格局,构成雅安电网的骨干网架。110千伏电网由点到面,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23座,线路29条,构成雅安110千伏电网科学布局。35千伏电网进一步优化,新建、扩建35千伏变电站21座,线路25条。同时,通过农网改造和完善工程,实现了电网“村村通”,在供区范围内消灭了无电户,大大改善了农网供电环境,对推进雅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截至2012年,雅安电网已拥有变电站93座,开关站(35千伏)5座,主变145台,变电容量8518.4兆伏安;电力线路266条,共3875千米;电网资产规模突破60亿元大关。目前,雅安电网已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集中送出,以220千伏电网为集散点支撑区域负荷发展,以110千伏电网为主供网络实现电力资源区域内就地转换的坚强电网。
通过加快电网建设,雅安电网结构不断完善,运行方式更趋合理,电网稳定性、安全性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稳步提升,电网“卡脖子”问题基本消除,全市电力“一张网”和“四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在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的同时,省电力公司还从趸售电价、余电上网、电网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了雅安大力支持。尤其是在下网电力电量上,一方面,省电力公司不断加大对雅安电网的建设投入,电力输送能力快速增长。截至去年底,雅安电网与国家电网的交换能力达117万千瓦,较2006年增长9.6倍;2011年全市从省下网电量达20.76亿千瓦时,较2006年增长127倍。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全省电力供应十分紧张,但在“迎峰度冬”和“迎峰度夏”期间,省电力公司对雅安下网电力进行大力支持,有力地保障了我市的工业用电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时,雅安明显的电价“洼地”优势,吸引了一大批重点优势企业入驻,共同加入到建设雅安的洪流之中。
电力“天路”
护航雅安跨越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一五’至今,雅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都位居全省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电力‘雅安模式’的深入实施是密不可分的。”雅电集团党委书记曾英慧介绍,随着“雅安模式”的深入实施,雅安电网结构不断完善,运行方式更趋合理,电网稳定性、安全性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稳步提升,电网“卡脖子”问题逐一得到解决,一个促进水电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充分转化的雅安电网已卓然而立。
日益坚强的电网,逐渐消除瓶颈、打开通道,支撑全市水电资源不断加快开发、消纳和外送。2006年以来,和着电网建设的铿锵步伐,雅安水电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截至去年底,雅安已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达1032万千瓦,较2006年增长2.57倍,占可开发容量的78.1%,约占全省现有水电装机容量的1/3。2011年,雅安发电量达372亿千瓦时,其中外送电量308亿千瓦时,分别是2006年的3.5倍和14倍。雅安已成为目前省内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全国十大水电基地”的光环也更加名副其实。通畅、便捷的电力通道,让雅安的水电资源优势迅速转变成了经济优势。2011年,雅安电力行业共计实现税收约14.3亿元,较2006年增加11.1亿元,增长约3.5倍。
日益坚强的电网,架起了雅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通天路”。香港五丰行、北京东方龙济、上海九晶电子、浙江永通、福建恒益等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竞相落户雅安,推动雅安规模工业迈上百亿新台阶,“3+1”优势主导产业迅速崛起。2011年,我市实现生产总值350亿元,同比增长15.3%。329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445.21亿元,同比增长32%;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27%,比全省平均增幅高出4.7个百分点,居第3位,比2010年上升7位,创历史之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69亿元,同比增长39.7%。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凸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外需疲软与内需收缩双重叠加的严峻形势下,我市工业经济也出现了部分指标增速持续放缓的趋势,部分行业支撑乏力,一些企业发展面临制约。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预调微调、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政策措施,7月4日和8月2日,我市相继下发了《关于采取临时电价措施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鼓励重点优势企业消纳丰水期富余电量的通知》,促进发、供、用电企业“逆势而上,抱团越冬”,鼓励重点优势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政企携手共渡难关。
为确保《通知》执行到位,雅电集团积极制定应对措施,鼓励客户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扩大生产计划,对涉及的140多户大宗工业用电企业进行逐一走访,建立电价政策效果分析周报、月报制度,对优惠政策市场效应进行动态跟踪、分析。何勇表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雅电人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电力公司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其他企业抱团过冬,共克时艰,共同渡过当前的难关。”
从7月份开始实施抱团“越冬”临时电价政策以来,全市已经为141家大宗工业用电企业优惠电费达4749万元。对此,何勇说:“作为雅安基础工业的一员,雅电集团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下一步,雅电人将‘过紧日子’,通过加强节能降损,强化内部管理,从内部挖潜,化危为机,危中求进。同时,充分利用中央加大对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加快推进雅安电网的升级换代和川西电力枢纽建设,将雅安的水电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分析雅安工业经济发展形势,为全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奠定坚实的电力能源基础。”
70载峥嵘岁月,雅安电力人就这样和雅安心手相牵,共担风雨!
在强大的电力支撑下,全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我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以上,增速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1家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11.27亿元,同比增长18.1%;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9.1亿元,增长9.5%,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75.8%,增速位列六个重灾市(州)第3位。
搭建铁塔
优势凸显
电力枢纽建设提速
电力“雅安模式”的深入实施,使雅安水电资源优势快速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使雅安电网日益坚强,推动雅安电力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雅安电力事业发展的动力何在?雅安电力事业发展还存在哪些突出的优势?
何勇介绍,雅安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优越的电力输送战略通道区位优势和创新实践电力“雅安模式”的体制优势。
雅安境内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1601万千瓦,可建水电站736处,装机容量1322万千瓦。“十一五”以来,水电资源开发利用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瀑布沟、龙头石、大岗山等一批大中型水电站的建成投运,使雅安作为全国重要水电基地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市还将新增水电装机350万千瓦以上。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从全国来看,雅安作为国家“二交三直”特高压建设中部通道的起点,既是国家电网重要的送出端,更是特高压电网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之一,其建成后对于将我省甘孜州以及西藏等地区丰富的水电资源跨省跨区外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局部来看,雅安作为川西电网枢纽和“西电东送”的重要战略通道,在电网建设资金投入上得到了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按照新修编的雅安电网“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雅安电网建设资金将达到96亿元,一大批骨干电网重点工程将在“十二五”建成,这将使雅安电网的电量交换能力进一步提升,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何勇(左)到中雅科技有限公司送服务
通过实施电力“雅安模式”,市委、市政府和省电力公司形成了加快电网建设的巨大合力,使雅安电网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雅安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地方经济腾飞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电力“雅安模式”的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对雅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体制优势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在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保障作用也将进一步显现。
我们看见,一个以1000千伏特高压电网为支撑,以500千伏环网为枢纽,以220千伏环网为市级骨干网,以110千伏双电源结构为县级骨干网的坚强智能电网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一个全国特高压电网的川西电力枢纽正在西部雅安以旭日东升之势喷薄而出……
电力,给空间带来光明,让生活变得多彩,给雅安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雅安电力人在上演的一出出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大戏中风采熠熠,正如何勇掷地有声的话语:“雅安电力人有责任、有义务以强烈的使命感,全力以赴服务于雅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更好的服务、更大的贡献来突出和体现电力人的价值,履行国家电网的社会责任!”
在雅安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上,电力“雅安模式”正引领雅安电力人以实际行动继续精彩地演绎着光明使者的角色,一条条横贯东西南北的电力“天路”将继续光耀雅安!
汤小强 记者 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