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车间里的“智慧事”: 从地头到车间的乡村振兴协奏曲
编前语
乡村振兴路万千。如今,各类新项目、新模式、新业态扎根田园,特色种植、乡村休闲等产业富民兴村。乡村的变化翻天覆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在政策的引领下,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芦山县以实干精神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为全面展现芦山县乡村振兴新成绩、新面貌,即日起,本报推出“走乡村·看振兴”专栏,聚焦芦山县乡村的蝶变图景,深入田间地头,探访具有芦山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呈现新时代乡村发展的生动实践。
□市融媒体中心 曹莉雪 徐怡
自动化车间内人机协作轻松高效
近日,走进芦山天悦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悦纺织),工厂门口的一筒筒优质棉纱,经过一道道工序后被打包装车,等待发往下游企业。
踏入智能化生产车间,机械轰鸣奏响工业交响曲,各型设备如精密齿轮般高速联动。在全自动化生产线的科技矩阵中,技术工人与智能机械默契配合,人机协同的作业高效有序开展,一朵朵洁白的棉花在流水线上流转蜕变,经数字化工序的淬炼升华,最终凝练成一件件优质成品。
“智能”是天悦纺织生产的主旋律。在这里,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融入智能化元素。
“公司共配置有各类工艺设备126台、部分设备还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智能化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升了30%,而运营成本降低了30%。”天悦纺织相关负责人高红说。
依托智能化、自动化产线的赋能,企业实现年产棉纱1.25万吨,年产值可达1.3亿元,数字化引擎驱动产业效能实现倍增式跨越。
有着38年工龄的徐功芬,如今担任着生产车间的运转主任。在机器轰鸣中,她在车间里忙个不停,时刻监管着生产线的正常运转。不时有工人向她反映生产问题和故障,穿梭在生产线上的她,不是打电话联系相关人员,就是自己上场进行演示示范。
天悦纺织的智能化改造,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让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现在生产机器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了,生产也更为便捷高效。以前,我们需要手动操作的环节很多,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工,还容易出错。”徐功芬感慨道。
其中让徐功芬感触最深的工序便是细纱环节的落纱。
“纱线在络筒上满纱后,需要工人到生产线上拔纱,将机器上络满的纱换下,再插上新的纱管。”徐功芬介绍,过去,她们6人一小组,落完一台机器的纱需要6分钟,一共需要负责24台机器的落纱工序。
6人小组落完24台机器的纱需要花费时间2个多小时,当最后一支纱管精准归位时,新一轮的落纱工作又要开始了。这一场“换纱接力赛”不仅考验着工人们的体力,还考验着她们的反应速度和团队协作。
而现在,随着生产线上机器的进一步自动化,这一烦琐且耗时的工序变得轻松高效。
“现在机器几十秒便能完成一排几百个纱管的插管工作,再也不用人工进行操作。”徐功芬展示着生产机器的自动化,它们精准地识别纱线的状态,自动完成拔纱、换纱、插纱等一系列动作,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用人成本。
在天悦纺织,像自动化落纱机器这样的智能化设备还有很多,它们共同构成了纺织车间的“智慧大脑”。这些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芦山县纺织产业在“智能跃迁”中,更是走出了一条“产业筑基-就业扩容-增收提质”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以链式赋能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以前就在家里种点地,后来到纺织厂工作,工作稳定,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徐功芬在生产线上感慨道,从春种秋收到月薪入账,收入翻番的不仅是数字,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底气。
从田间阡陌到智能车间,从飞扬棉絮的传统工坊到全链数智的生产线,徐功芬不仅见证了传统纺织产业的“智造蝶变”,也在这场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实现了“家门口”的稳定就业。像徐功芬这样的老员工还有很多,他们既是这一变革的亲历者,也是受益者。
在推进车间自动化与智能化升级的过程中,天悦纺织同步吸纳了120名本地劳动力,助力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技术升级与民生保障的双向赋能。
一期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抢抓生产。而在一旁的天悦纺织数字智能化纺纱建设项目二期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机器的安装与调试。
该项目计划6月建成投产,配套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先进纺纱设备30余台,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万纱锭的生产能力。全面达产后,棉纱预计新增年产量1万吨,年产值1.5亿元。
据了解,芦山县通过“智改数转”,邀请中国联通专家对35家企业面对面“把脉问诊”,用“真金白银”鼓励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带动企业乘“云”而上、借“数”发展,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芦山县纺织产业集群已形成“百锭竞发、千机织锦”的规模化布局:全县集聚纺织企业30家,拥有110万锭棉纺产能、104万锭包覆纱产能,2200台智能织机生产不歇,年产4.5万吨无纺布筑牢产业根基,35万件成衣精品销往全国。并提供就业岗位4800余个,为芦山县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一组跃动的产业数据,不仅标注出芦山纺织产业在区域经济版图中的坐标刻度,更显示了其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的活力和动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芦山县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让乡村焕发活力,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