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十九大精神送到村民心坎上——999所农民夜校成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重要课堂

来源:
2017-11-11 20:15
浏览:
收藏 打印

十九大报告摘要: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10月28日是九九重阳节,名山区万古乡沙河村农民夜校教室里,正在举办一场特殊的茶话会。“大家先静一静。”穿过教室内的人群,沙河村第一书记李秀走向前排说:“大家有什么疑惑,等下我们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可以提出来。”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远在北京千里之外的沙河村沸腾了起来。这个位于我市特色生态经济走廊沿线的贫困村,已于去年成功摘掉“穷帽子”。面对未来,村民们更关注会议召开后,都能带来哪些实惠。

一头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一头是村民的发展期盼,茶话会召开前,李秀和村干部特意花了几天时间整理和提炼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容,将村里的贯彻落实举措、规划梳理出来,以便让村民听得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

“刘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其实咱们村也正在做这些事儿呀。”李秀结合村里的实际解释,“比如我们沙河村现在发展‘黄金茶’种植,茶旅融合发展旅游业,村里的茶叶、猕猴桃等都可以通过电商、微商平台卖出去,这就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啊。”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不就是说的咱们正在实施的‘幸福美丽新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省级四好村创建’的工作吗?”李秀结合村、乡、区在沙河村开展的一项项实际工作,让大家一下子明白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究竟有些什么内容。

参会的村民听得聚精会神,贫困户罗能春心里更亮了。在他看来,通过村党组织的宣讲解读,不仅让自己听懂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还让他对党的十九大描绘的新蓝图更加振奋,对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

实际上,这种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活动正在全市999所农民夜校陆续开展,农民夜校成为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课堂。截至目前,全市农民夜校累计开展党的十九大开幕式集中收看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讲活动1800余场次,参学农民群众达5.6万人次。各农民夜校一方面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必学内容,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开展农业生产种植养殖技术、乡村旅游、农产品初加工、手工制作、餐饮服务等技能培训,通过“必修式”定学、“菜单式”选学、“流动式”办学、“主题式”促学,让群众增强致富奔康本领中,听得明、记得住,真正使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让村民们知道未来该干啥、怎样干。”李秀表示,下一步沙河村将深化探索“扶贫+”模式,通过文茶旅的深度融合发展,利用专合社和村集体土地进行“黄金茶”观赏园建设,促进产业和旅游双发展,在富裕村民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还要积极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化沙河村文化内涵,让更多人到沙河村来旅游观光。

钟键 彭舟

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张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