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处处是奇迹——记川西肿瘤康复俱乐部里的生命强者
汪顺华参加俱乐部春游活动时同丈夫合影
癌症,对于不少患者而言是个无法逾越的残酷障碍。今年66岁的汪顺华,已经在抗癌路上坚强地走过了10个年头。如何抗癌,如何走出阴霾,与癌症斗争10年的汪顺华已满腹经验。23日,汪顺华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抗癌故事,坚强的她希望每一位癌症患者及家属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爱是一剂良药
10年前,汪顺华被诊断出大网膜癌,在医生、家人的隐瞒下,汪顺华成功接受了手术。
术后化疗,汪顺华才知晓自己得了癌症,生病后她的丈夫寸步不离地陪伴在她身边,让她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化疗结束后,汪顺华开始了每3个月一次的复查。可就在术后的第5个年头,她的癌细胞转移到了肝脏,她再次接受了手术,可没过多久又查出转移到了脾脏。
汪顺华几度陷入绝望,想放弃治疗。她的丈夫却始终如一地坚持让她接受治疗,并动员身边所有的亲友劝她手术。在丈夫和亲友们的鼓励下,汪顺华又一次接受了手术。
“术后化疗十分痛苦,常人难以想象,化疗后连张嘴的力气都没有,精神萎靡,不能饮食,恶心、呕吐……”汪顺华说,她严重的时候五六天起不了床,是她丈夫每天在病床前安慰她,给她打气,让她重新站了起来。
能坚持到现在,汪顺华最感谢的是她的丈夫。“生病后,我闻到烟味就恶心,有30多年烟龄的丈夫为了我戒掉了烟。”汪顺华说,患癌10年,历经5次大手术,丈夫始终陪伴在身边,她在哪里丈夫就在哪里,丈夫的爱与坚持,让她没理由不好好地活着。
群体抗癌力量大
术后的汪顺华,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走出家门,与朋友们一起参加户外活动,打太极拳、跳坝坝舞……因为癌病的原因,运动中她的体能总是跟不上别的队友,好几次她都因参加户外活动感冒了。
她发现和没有患癌的朋友相处,参加活动时自己的身体吃不消,交谈的话题也不一样,有种莫名的孤独感。汪顺华也因此变得孤单起来,不敢参加户外活动,总待在家里。
“在家里待久了,就很压抑、难受。”汪顺华说,正当她苦闷地待在家中时,一个癌友邀约她参加癌友聚会。聚会中她接触了很多癌友,让她有了组织的感觉,从此她经常参加癌友们组织的活动。
“和有同样经历的朋友在一起,感觉特别投缘,交谈总是三句不离病,不用回避别人不喜欢听,也有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汪顺华说,群体抗癌力量大,一个人抗癌很累,大家在一起抗癌,彼此都找到了信心。
汪顺华觉得群体抗癌的力量大,她和癌友们一直期望有一个肿瘤协会,把大家聚集在一起,通过群体的力量,让癌友们有信心战胜病魔。今年1月,我市成立首个肿瘤康复俱乐部——川西肿瘤康复俱乐部,汪顺华和癌友们终于如愿以偿,有了自己的组织,她和癌友们一起加入了俱乐部,俱乐部为他们成立了学习活动中心,每周定期开展锻炼、交流、学习等活动。
汪顺华说:“群体抗癌,让她和癌友们找到了生活的春天。”
癌症不可怕 复查很重要
“癌症不是绝症!”汪顺华说,“像我一样癌症中晚期患者,很多已经走了,而我先后两次癌转移,我一直坚持积极应对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如今癌细胞已经停止转移,病情稳定。”
“早发现、早治疗,发现癌症积极应对,癌症并不可怕。”汪顺华说,总结10年的抗癌经历,在治疗过程中,良好的心态、科学的治疗、合理的膳食、适当的锻炼都很重要,而良好心态最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所以,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信心。”乐观的汪顺华道出了自己的抗癌心得,一是对治疗要积极有恒心,不可见好就收半途而废;二是对生活要乐观,相信有康复的机会;三是饮食要合理细心,改变不良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四是坚持适量锻炼,对康复要有信心;五是走出家门,参与到群体抗癌中。
采访中,汪顺华提到了雅安川西医院,她说雅安川西医院成立了川西肿瘤康复俱乐部,为癌症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和进行病历跟踪,让癌友们在不出雅安的情况下,就有机会享受到华西医院和省肿瘤医院肿瘤专家的后续治疗建议。同时,俱乐部工作人员还及时提醒癌友定期复查,让癌症复发、转移早知道,让他们这群特殊的群体,感受到家的温暖。汪顺华说,她希望更多癌症患者积极加入到俱乐部中来。
记者 高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