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吹东风 新村建设有特色——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灾后重建东风新村见闻

来源:
2014-07-08 10:02
浏览:
收藏 打印

东风新村里,当地村民正在编竹篱笆

  去年9月,雨城区中里镇龙泉村灾后重建东风新村启动工程建设,经过近10个月的修建,目前新村房建工程已经全面完工,基础设施建设也接近尾声。

  7月4日,阳光明媚。东风新村里,当地村民或削竹片,或编篱笆,或翻泥土……有序地进行微田园打造工程。

  特色一:

  “微田园”里好风光

  东风新村里,村民杨世秀和王成莉拿着扫帚,顶着烈日打扫新村通道。两位大姐有说有笑,边打扫边讨论着装修新房事宜。“等你家新房装修完了,我要来参观参观。”“好的,这个月就能装修完,月底我们就搬新家。”

  她们的身旁,是新村正在打造的“微田园”。篱笆墙内,整齐栽种着辣椒、茄子、莴笋、莲花白等时令蔬菜;桂花树下,这些新种下的菜苗静静生长,展现出勃勃生机。

  再往新村里走,3名村民坐在新房门口,手工削制竹片制品;3人前方,有3名村民利用削制好的竹片编制竹篱笆。交叉、捆绑、连接,在3人的巧手编制下,篱笆墙快速完工,小小的菜园因此变得精致漂亮起来。

  “新村的‘微田园’占地面积近5亩,在7月20日之前将完成打造。”龙泉村驻村干部杨桂枝介绍,“微田园”是东风新村特色之一,由政府进行规划打造,通过利用新村前庭后院栽种瓜果蔬菜,在保持农村特色和田园风光的同时,为新村注入旅游元素。

  特色二:

  红军文化氛围浓

  行走在东风新村,除了正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微田园”打造的忙碌景象,一群整齐排开训练正步走的小朋友吸引了路人的目光。

  “立正,齐步走。”身着武警制服的年轻人一声令下,13个家住新村的小朋友迈着整齐步伐,激情昂扬地进行排练。

  这是由雨城区文体新广局组织的《小红军》节目排练现场。他们将在7月20日灾后重建周年当天,向来自省、市、区的客人展示东风新村浓厚的红军文化。

  1935年,红军长征在雨城征战3个月,并在中里镇建立了雅安县苏维埃政权,为中里镇留下了丰富的红军文化。近年来,中里镇投入资金55万元,将原红四方面军雅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改建为中里镇文化活动中心。

  作为灾后重建新村,东风新村在规划设计之初充分结合中里镇丰富的红军文化,将新村定位为“红色旅游一体化农庄”,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增加新村旅游元素;并计划通过引导村民利用新房打造红色农庄,进行旅游接待,开设红色特产专卖店,出售中里镇红色特产。

  特色三:

  产村相融能发展

  在东风新村周围,是龙泉村占地100多亩的猕猴桃种植园。眼下,成片的猕猴桃园里绿树成荫,缀满果实。猕猴桃树下,建筑工人正铺设游道,进行种植园道路工程建设,为旅游发展打下基础。此外,在现有的猕猴桃种植园旁,新规划的100余亩猕猴桃种植园已经搭好支架,等待栽种。

  “通过灾后重建,东风新村将配套发展300亩猕猴桃,实现产村相融。”杨桂枝介绍,新村建设不仅要让老百姓有房住还要有产业可发展、能赚钱。

  为了充实老百姓的钱袋子,东风新村除了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外,还计划新建一个百亩茶叶种植基地,丰富自身产业元素。目前,新村两个产业基地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茶叶基地将在10月进行茶苗栽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