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舌尖安全” ——我市全面改造提升食品小作坊

来源:
2024-06-14 09:55
浏览:
收藏 打印

食品小作坊有天然的亲民性,也具有局限性。一方面,它是家庭化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的代名词,但另一方面,它是许多区域特色食品的主要加工业态。在它的背后,更是连接着无数个体劳动者、个体工商户的生计。在日益注重食品安全的当下,食品小作坊的“出路”需要慎重对待。

今年5月中旬,《雅安市深化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印发。明确我市计划在2024年打造建成不少于24家具有示范效应的食品小作坊,2025年打造建成不少于小作坊总数15%的“精特美”食品小作坊,2026年食品小作坊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近年来,根据相关部署,雅安市致力于深化食品小作坊健康发展,以小切口入手,提高了食品小作坊的行业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了美食文化的传承发展,切实保障了大民生的需求。

建立标准产品 质量有保证

戴好口罩头套、穿上工作服、洗手消毒……经过一系列操作,才能进入名山区茶祥子茶叶加工制作区,茶产品安全标识醒目显眼,通过透明玻璃能够直接观察各操作间,杀青、揉捻、发酵、干燥……所有流程一目了然,阵阵茶香弥漫整个车间。

茶产业作为名山区的支柱产业,小作坊的规范化生产对于整个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和帮扶,小作坊厂区环境、设备布局、人员管理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加工场所干净敞亮、设备布局合理、工人着装规范……如今,走进名山区的茶产业小作坊,可以感受到整洁、规范的生产环境和浓郁茶香。

为了让小作坊经营更规范、美食更安全,名山区以建设小作坊集中加工区为抓手,推动小作坊向集中加工区聚集,实施规范化管理。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还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名山区的变化只是雅安市小作坊整治提升工作的一个缩影。随着这项工作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小作坊正在实现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而精、名特优”转变。这一转变不仅防范了食品安全风险,还使这一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推进小作坊治理,我市坚持“不破不立、先破后立”原则,首先撬动小作坊群体内部内生动力,形成不同的层级和群体,改变小作坊整体结构,建立“集中加工区+示范小作坊+普通小作坊”的基本格局;其次,采取“依靠集中加工区,发展示范小作坊,提升普通小作坊,打击游击黑作坊”的方式,分批分期逐梯次提升转化,引领小作坊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生小作坊

助推乡村振兴

“这是我们作坊的设施设备情况,要怎么整改才能满足食品安全生产标准?”“这是我们生产场所的图纸,怎么优化才能避免人、物交叉污染?”近日,市市场监管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全市小作坊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在现场,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监管人员一一为企业答疑解惑。

小作坊关乎大民生,小食品孕育大产业,小产业蕴含大情怀。

小作坊要真正摆脱“小、散、乱”的整体现状,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强小作坊综合治理和规范提升,向“大、聚、整”上靠拢。自《雅安市深化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印发以来,我市全力推进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工作。通过强化日常监管,将食品小作坊纳入年度食品安全抽检计划,开展全覆盖日常监管排查,实行“信用风险+等级分类”模式,动态掌握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情况,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已排查食品小作坊400余家,食品小作坊监督抽检合格率85%,力争2026年合格率达95%以上。

同时,加快出台“精特美”食品小作坊建设及验收方案,制定食品小作坊加工类别清单,“一企一策”推进隐患闭环管理,推动小作坊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而精、名特优”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小作坊。目前,6家具有示范效应的小作坊实现“坊转企”,力争今年建成24家,2025年打造建成不少于小作坊总数15%的“精特美”食品小作坊。另外,围绕“小作坊+大产业”,结合地域特色和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小作坊融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打造集特色食品、文旅品牌于一体的食品小作坊集中街区,鼓励食品小作坊入园生产,实行园区“生产——治污——检测”集中管理。目前已建成食品加工园区4个。

“通过治理提升行动,既可以全面遏制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又可以使一批特色食品小作坊品牌得以形成,整体社会美誉度得到明显提高,使食品小作坊在传承传统饮食文化、扩大就业、促进创业、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说道。

本报记者  石雨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