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工业 危中求机 逆势而上

来源:
2009-12-28 09:41
浏览:
收藏 打印

纺织工人竹秀英正在作业

  2009年,是芦山工业奋起跨越发展之年。

  这一年,面临国际金融危机,芦山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工业生产快速提升,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这一年,芦山工业迎难而上,该县积极招商引资,帮助企业搭建融资平台,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竞争能力不断加强。

  2009年,芦山工业最终止滑提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一个新产业

  强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芦山县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让在金融危机中返乡的农民工有了新的就业门路。

  记者获悉,2009年芦山县的纺织业取得跨越性发展,不仅吸纳了大量的返乡农民工,还吸纳了大量的外地技术工人进入芦山县,让这个地处偏远西部的县城人气越来越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芦山县湘邻纺织公司的车间主任毛勤志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纺织厂落户芦山,毛勤志和丈夫从外地来到芦山,夫妻俩都是厂里的技术骨干,现在,儿子也在芦山的学校上学。毛勤志说:“芦山县山好水好人好,在这里生活,很好!”

  外地人的进入得益于芦山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12月9日,芦山县青衣江纺织项目、芦山县新丝路包纱项目、芦山县华美包纱项目、芦山县华龙涤纶长丝项目、芦山县腾运物流项目与芦山县进行了集中签约仪式。5个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利税达7000万元以上,可解决1000余人就业。5个项目的集中签约,标志着芦山县灾后工业产业重建中的纺织产业初具雏形。

  目前,该县已有棉纺、包覆纱、织布企业11家,年产值逾2亿元,用工1500多人,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芦山纺织业的发展起于2006年。2006年8月,该县引进第一家纺织企业,纺织行业经历了企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技术从落后到先进,产品从单一到多种,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发展轨迹。

  今年,面临灾后重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芦山县已投产的纺织企业积极响应年初国家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全部进行了技改扩能。通过购进先进设备,改进产品工艺流程,产品产能和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其中通达纺织有限公司和湘邻纺织有限公司技改已被列入2009年我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建于芦山县原花岗石总厂旧址的湘邻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值约3000万元的棉纺织企业,2007年下半年落户芦山,现在,公司又引进安装了新设备,预计年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以上。

  目前,芦山县已形成了棉纺、化纤纺、包覆纱、织布、织袜在内的纺织系列产品,纺织产业初具规模。据悉,下一步,芦山县将在完善纺纱、织布、制衣等产业链条上下功夫,使芦山纺织业最终发展为产业高度集聚、产品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

  一条新途径

  工业经济转危为机

  除了纺织业,芦山县的新材料产业也正起步发展,现已建成投产电极箔生产线5条,在建3条,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

  据悉,为应对金融危机,今年年初,芦山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了工业发展思路:加快水电开发和电网建设,促进电力就地转化利用;优化高载能产业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普通工业,做大、做强、做优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电极箔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

  按照调整后的发展思路,今年芦山县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同时,该县按照“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加快建设一批,争取开工一批,论证储蓄一批”的要求,对已经在工业集中区落户的企业迅速建设投产;对有意向的招商引资项目积极主动,想尽千方百计靠诚信、靠真情引进来;对已建成的项目,着力解决其生产运行中的实际问题,促其尽快达产达效……

  为此,外地走进芦山投资的企业充满了信心。“虽然芦山县区位优势谈不上最好,但是能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政府的政策支持,让我们对芦山充满了信心。”投资者们如是说。

  同时,芦山县加快了工业集中区“一区四片一矿区”的规划和建设。完成了芦阳工业小区寇家坝地块道路建设,启动了飞仙工业小区道路建设;完成了金花—向阳35KV线路建设,苗溪110KV线路即将动工建设,飞仙关220KV输电线路建设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工业集中区的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芦山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该县把做大、做强、做优普通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着力点,明确了大力发展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以电极箔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主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成渝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先后组织了10余支小分队外出招商,成功引进14个纺织及物流企业落户芦山。金融危机中,芦山工业转危为机,工业经济提速发展。

  小故事金融危机中返乡就业有门路

  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回乡。返乡之后,今后的生活将如何维持?芦山县芦阳镇人竹秀英是众多返乡工人之一,不过她一点也不急。回到家乡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一家家纺织厂向她敞开了就业的大门。

  12月的一天,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竹秀英带着白色工作帽,系着白色工作围裙,和工友们一丝不苟地在车间里忙碌着,手脚麻利而迅速。

  对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竹秀英非常满意。每天早上8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工作12个小时后,休息24个小时,如此轮换。

  竹秀英说:“我以前在上海一家鞋厂上班,早上7点开工,有时到了晚上10点才能下班,相比而言,还是现在好。因为离家近,我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里,特别是照管刚上初中的儿子。我在外打工时,儿子的学习成绩下滑,迷上了打游戏,让人焦心得很!”让竹秀英欣慰的是,现在儿子的学习成绩又开始慢慢提高。

  刚进工厂时,工厂和她签订了劳动合同,这让她非常惊喜,觉得工作有了保障。后来,她又参加了工厂统一组织的返乡农民工培训,掌握了技术后才开始上岗。而今,竹秀英被选为车间小组组长。上班时,她和工友们一起愉快地工作;下班后,回家照管可爱的儿子。利用休息时间,她还把家里一亩多地种上了经济作物。“很多工友回家后都要种地,上班、务农两不误!”她开心地告诉记者。

  现在,竹秀英的丈夫还在上海打工,她想,工厂里有适合丈夫的岗位时,也让他回来,毕竟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最重要。记者夏平容

  数据直击:

  来自芦山县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11月,芦山县新增规上工业8家,全县规上工业总数达到52家。

  全县的工业产值也有较大增长。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6.49亿元,同比增长55.12%。其中:水电工业实现产值2.54亿元,同比增长7.9%;高载能工业实现产值4.99亿元,同比增长25.72%;普通加工业实现产值8.96亿元,同比增长107.97%。在普通加工业中,有6家纺织企业,共实现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203.76%。

  全县规上工业实现增产值6.73亿元,同比增长41.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

  相关链接:

  “一区四片一矿区”:“一区”指的是全县建一个工业集中区;“四片”是按地势分成相对集中的4个片区,包括芦阳、飞仙关、清仁、苗溪;“一矿区”是指在原料产地和负荷所在地设立的独立工矿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