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 有“理”议事 “三道题”解锁民主密码
□ 转载自《雅安日报》 叶睿洁 杨雪 记者 李丽
“道路能不能再拓宽一点?”“荷塘开发咱村民要有话语权!”“重阳节活动要办到老人心坎上。”在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这些关乎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如何决策,统统都要摆上“高岗有‘理’”民主议事会的桌面,让群众成为决策的主角。
近年来,通过“高岗有‘理’”这个平台,高岗村的村里事真正成了家事,议出了发展,也议出了人心。
第一题:行路难,怎么破?
高岗村丁沟(小地名)连接中国至美茶园绿道的2.5公里道路,是周边百余户茶农售卖鲜叶、赶集贸易的必经之路,也曾是大伙儿的一块“心病”。
“路太窄了,路况也差,会个车很麻烦,尤其是赶着去卖茶的时候,心焦得很。”道路狭窄、局部坍塌,“行车难、会车险”成了高岗村村民心头的“堵点”。
对一条好路的渴望,成了周边村民的集体期待。收到群众反馈后,高岗村“两委”迅速将“道路拓宽”提上议事议程。议事成员不仅限于村组干部,还按需选取了沿线住户、乡贤和有建筑经验的村民,直接把议事地点“搬”到了现场。
“我建议发动募捐。”“我们可以出工出力!”现场,围绕拓宽标准和资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几轮协商下来,高岗村形成了“四个一点”方案:村民自己凑一点、动员企业和爱心人士捐一点、组上出一点、村集体赞助一点。
资金难题迎刃而解,道路建设加速推进。如今,一条宽阔的便民路已顺利通车,也为产业发展拓宽了通道。
第二题:好资源,怎么活?
高岗村内的三湾荷塘风景宜人,是村民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然而,这片好风光的经济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开发主导权要握在村集体手里。”“要引入专业企业运营。”议事会上,村民代表、乡贤、合作社成员和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各抒己见。通过引导大家聚焦“集体利益最大化、村民长期受益”这个核心,高岗村最终确定了“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专业企业运营”的模式。
随后,村里多方奔走,成功引入一家文旅企业投资3000余万元,打造了“三湾塘”茶主题民宿集群。当地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入股获得分红,还能在民宿群中实现就业。
据统计,该民宿集群建成投用以来,已累计解决高岗村30余名村民就业,带动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昔日的静谧荷塘,如今已成为高岗村农文旅融合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第三题:新民风,怎么树?
面对村里600多位老人精神关怀缺失的问题,高岗村“两委”将“办好重阳节、培育敬老风”一事交由议事会共商。
“活动要务实,让老人有参与感。”“节目最好本村人自己演,更亲切。”“饭菜要软糯,适合老年人口味。”围绕办好重阳节敬老活动,高岗村乡贤、村民代表、青年志愿者等纷纷建言。
经过集体讨论,活动最终方案确定:由高岗村集体经济适当支持,村民共同出力——厨艺好的负责“暖心宴”,有才艺的组织演出,年轻人承担服务保障。
大家还建议,将重阳节固化为“高岗敬老文化节”,并推动形成“一节一礼一俗”的常态关怀制度,让尊老敬老从“一年一次”变为“细水长流”。
在高岗村,民主议事不是一句空话,它把抽象的“民主”二字,化为道路拓宽的夯土、民宿落成的喜悦、老人脸上的笑容,以及村民心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