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再续金融促发展辉煌篇章——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副行长邵仲文作客北纬网

来源:
2010-11-22 09:30
浏览:
收藏 打印

邵仲文作客北纬网

  “‘十一五’期间雅安的金融业发展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雅安市金融业增加值将保持不低于15%的年均增速增长,本地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将保持以不低于18%的增速增长。”19日,中国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下称“雅安人行”)副行长邵仲文在接受北纬网“撤地设市十年·雅安璀璨发展”网上访谈活动时信心百倍地说。

  有效发挥“杠杆”作用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撤地设市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雅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始终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着力引导资金要素投入,支持经济薄弱环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金融双双步入快车道。”访谈一开始,邵仲文对撤地设市十年来,雅安经济、金融的发展做了如上概括。

  邵仲文介绍,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这十年里,雅安金融从积极传导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入手,结合雅安实际,先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工业富民强市、“一会一节”、民营经济、农村改革发展等信贷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把握信贷投向,突出信贷重点,借力信贷资源优化配置以促进雅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雅安经济发展腾飞。

  水电兴工、工业强市、旅游经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贯穿雅安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邵仲文说,2003年以来,雅安人行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了大渡河、青衣江等流域梯级电站开发,目前,全市水电贷款已达到11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3%;指导金融机构执行中央的差别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积极支持“三农”和民营企业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

  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与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密不可分。邵仲文介绍,近年来,雅安人行主要从四方面加强了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工作,即加强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金融债权的司法保护;积极实施中小企业信用培植计划,促进和辅导中小企业规范发展。截至2009年底,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全市5053户企业及经济组织、26万个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共建”。

  撤地设市的10年,围绕机构改革创新和信贷业务创新,我市金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雅安金融业增加值7.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0.3%。

  在信贷业务创新方面,大力推广企业会员制互保、个体经济联保、组合担保贷款和银(社)团贷款、联合贷款等融资方式,引导银行机构将法律允许、权属清晰、风险可控的林权、股权、矿权、存货、动产等纳入抵质押物范围。其中辖区林权质押贷款发展迅速,余额达到3.69亿元,在全省居首位。2010年,更是推动汉源农村信用联社开办了第三方动产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目前已发放贷款5280万元。

  国内贸易融资贷款、并购贷款、二手房贷款和个人商务贷款、联保贷款、社团贷款,推动成立了会员制担保公司……邵仲文说,十年来,雅安金融信贷产品不断创新丰富,有效增强了企业和个人的融资能力。

  勇创“十二五”新局面

  成绩属于过去。“十一五”期间雅安的金融业发展成效显著,面对“十二五”,邵仲文说,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西部金融枢纽建设的步伐,金融业将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各类机构的种类和数量都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迅速扩张,雅安金融业总体规模将不断扩大。

  在内外部环境的压力下,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对雅安金融的必然要求。而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我市金融创新产品必将日渐丰富,金融业将在经济结构调整、扶持重点产业、支持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雅安市金融业增加值将保持不低于15%的年均增速增长,本地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将保持不低于18%的增速增长。”邵仲文说,雅安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完善,逐步缩小与成都经济圈内其他地区的差距,并进一步建立结构合理、互补共赢、竞争有序的保险市场和证券市场体系。记者刘世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电子政务科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22    川公网安备51180202511865    蜀ICP备130213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