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芦雅——用身躯撑起生命的蓝天
按: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灾害,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面对抗震救灾的艰巨任务,全市各类人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通过坚守本职岗位、奔赴一线救灾、捐款捐物、抗灾自救、恢复重建等形式,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展示了新时代各类人才的新形象。
王芦雅——用身躯撑起生命的蓝天
5月12日14时28分,刹那间地动山摇,正在教室里上课的芦山县隆兴中心校的代课老师王芦雅,立即意识到“地震来了”,她迅速组织学生往操场上撤离。突然,在楼梯转角处,几个小个子的学生被挤倒在地上,刚爬起来又被后面的学生挤倒在地。正在后面组织撤离的王芦雅看见后,几个箭步飞奔而下,刚弯腰准备把倒在地上的孩子扶起来,三楼上的高年级学生如潮水直冲下来,她本能的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身躯护住倒在地上的学生,一脚、两脚、三脚……不知道被多少人踩过,也不知被踩多少下,她用她那瘦弱的身体保护着已经倒在地上的一个个小生命,为学生撤离赢得了时间,为孩子们支撑起了生命的一片蓝天。
黄定强——救死扶伤是我的天职
“5•12”地震发生时,正在四楼会议室开会的雅安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黄定强博士立即赶往急诊科,协助胸外科搬运病员、抢运病床,并组织人员迅速在停车位搭建起了急诊抢救病区。“门诊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后,作为副组长的黄定强,24小时值守在门诊病房,不眠不休,穿梭在各个临时治疗区,坚守岗位,风雨中秋毫未改,余震中纹丝不变。5月12日下午4时,黄定强博士在露天手术室,伴着强烈的余震,成功为一名因地震严重受伤、重度意识障碍、生命垂危的患者进行了紧急气管切开手术,抢救工作顺利进行。5月15日晚11时30分,为抢救汉源一名因“气管异物”而生命垂危的3岁小孩,他和同事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在位于九楼的手术室奋战到凌晨2点,使小孩得以转危为安,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救死扶伤的天职。
王洪荣——千里奔波为国宝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宝大熊猫受到危及,四川省林业厅组建赴卧龙自然保护区拯救大熊猫工作组。得到消息后,雨城区林业局干部王洪荣不顾自家困难(两个孩子正准备升学考试,妻子正在野外作业)主动请命,与工作组一道奔赴卧龙。在工作组中,王洪荣是年纪最大的,往返卧龙自然保护区的4天里,一路上风餐露宿,困了就在车上小睡,饿了就喝一口凉水嚼几块饼干,但他无怨无悔,不甘人后,争当排头兵,凭借个人多年的驾驶经验、娴熟的驾驶技术和沉着的应对能力,带着车队无数次穿越山体滑坡和塌方地带,从成都出发经雨城,到宝兴,翻夹金山,过四姑娘山,赶到了卧龙,并成功返回,行程近2000公里,终于解决了卧龙大熊猫的食物问题。返程时,他带头把自己车中的所有干粮留给了卧龙受灾群众,自己却啃着一根从家里带的黄瓜回到了雅安。
(审签领导: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