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株古树名木将拥有“身份证” 石棉县古树名木普查将进入内业阶段
今年年底前,四川省将对省内古树名木进行摸底普查,并分别建立档案和纳入全省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监测。按照《四川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及《四川省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操作细则》,石棉县林业局造林股于7月11日启动了古树名木普查的外业工作。
目前,经过1个月的野外作业,石棉县古树名木普查外业调查工作即将结束,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将转入信息录入等内业工作中。
实地测量为每棵古树“体检”
8月9日上午10时许,石棉县世纪广场旁的一株黄桷树下,一个五人小组正在有序地进行测量工作。两人拿着皮尺,在离地1.3米左右的高度,测量着这株黄角树的胸径、冠幅。旁边另一人待数据报出后,迅速在表格内记录。还有两人,一人负责测量树高,一人负责指导测量和拍照。
“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外面测量。”石棉县林业局造林股股长康钉荣说,这样的状态已持续1个月,大家几乎跑遍了石棉县的10多个乡镇90多个村,掌握了200多株古树名木的最新情况数据。
通过数据记录人员手中的《古树名木调查表》可以看到,普查内容包括树高、冠幅树龄等在内的20多个项目。康钉荣做了一个形象比喻:“为古树名木建立档案,并将这些数据纳入系统,就像是给它们办理了‘身份证’。”
古树名木普查的意义何在?
康钉荣介绍,通过普查可以摸清当地古树名木的品种、年限、生长情况等信息,这对保护古树名木和了解周边环境变化等有指导意义。同时,古树名木所在地往往也是吸引游客之处,对旅游开发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通过此次普查,石棉县境内树龄最大的一株古树是一株1300多年的云南油杉,而较有名气的名木则是安顺彝族乡安顺村营盘山的一株皂荚树,该树树龄300多年,传说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拴马之树。
攻坚克难确保数据更精确
8月的石棉,晴空万里。当天上午,气温几近30摄氏度。普查了几棵古树,工作人员的头上早已冒出了汗珠。“今天算是条件最好的一次普查了。”康钉荣说,当天普查的范围是在城区附近,作业环境比野外好很多。
古树名木普查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到现场作业,而大多数古树生长在荒郊野外,因此野外普查时,工作人员往往一大早出发,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但大家都清楚,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深厚的科研、历史等意义,普查工作对这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不容丝毫懈怠和马虎。
康钉荣是一位有着28年林业工作经验的老林业人。多年来,他先后经历了4次古树名木的普查工作。他感触最深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测量工具投入使用,各项数据更精确,“激光测高仪的投入使用,就使得测量树高省时省力,数据也更精确。”
康钉荣回忆,在为古树名木挂牌时,不少群众还对在树身上打钉是否会对古树生长造成影响向工作人员提出疑问,这说明人们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在不断加强。
石棉县古树名木普查外业工作即将结束,康钉荣所带领的工作组又将投入到紧张的数据录入、上传工作中。届时,通过卫星地图,人们就能轻松找到这些名木古树。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