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第一亲人第二 小护士挥泪“返乡”——记天全县中医院护士杨雅芦
4月20日,“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当天,值了夜班的她本该休息,却选择参加医疗队驰援芦山;家在芦山县城,得知父母在地震中受伤,他却顾不上回家看望父母一眼,在离家不到1公里的芦山县医院救治病人;在地震期间,一枚党徽在她胸前格外醒目,将白大褂点缀的更加美丽。“不管在哪里,只要能够开展工作、救治病人就行。”在她心里始终把救治病人放在第一位,她就是天全县中医院护士——杨雅芦。
抢险救灾当先锋
4月20日8时02分,值完夜班的杨雅芦准备返回宿舍休息,突然一阵剧烈的摇动让她一下从疲惫中惊醒过来。在那一瞬间,她停下了回宿舍的脚步,立即返回病房帮助转移病人。
“震中芦山,灾情严重。”当杨雅芦得知这八个字时,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9时10分左右,杨雅芦加入天全县中医院派出的第二批救援队队员火速赶往芦山。“我们家就在芦山县中心广场,当救护车从那里经过时,我看到周围的房屋受损比较严重,心里非常着急。”经过家门口,一直无法与父母联系上的杨雅芦焦急万分。
到达芦山县医院之后,杨雅芦立即投入到伤员的紧张抢救中,这时的她没有时间考虑父母的安危,把每一个伤员都当成自己的亲人在救治。下午4点左右,还在紧张救治伤员的杨雅芦接到朋友电话,这时她才知道父母在地震中受伤,住在乡下的爷爷奶奶因为房屋倒塌,住在简易帐篷中。“地震时,父亲在避险时双腿都被划伤,流了很多血,母亲手臂被滚落的东西砸伤。那时,我不可能离开岗位去看父母,有许多伤员需要我们去救治。”杨雅芦说。
晚上7点左右,由于大量地震病人转移到天全县中医院,医疗队不得不开始转移,与父母相距咫尺的杨雅芦没有见上父母一面,含着泪踏上了返回天全的急救车。
救灾一线志愿者
从芦山返回天全之后,杨雅芦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之中,她把对父母的牵挂全部化作动力,不停地抢救伤员。最初的两天接诊任务繁重,她48小时几乎没有合过眼。
在杨雅芦的胸前有一枚小小党徽,从地震发生之后就一直别在她的白大褂上。在抗震救灾抢救伤员过程中,这枚小小党徽犹如一面镜子照着她,也照着别人。杨雅芦的同事告诉记者,在地震期间杨雅芦始终把病人当成亲人看,把救治伤员作为工作首要任务,始终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总是冲在最前面。
4月26日,地震病人接诊工作基本结束,全院工作开始转入正常治疗阶段。值完夜班后杨雅芦第一次踏上了回家的路。到达芦山之后,杨雅芦在看望家人后,选择去当一名志愿者。只要她有时间,就会出现在志愿者的行列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记者 周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