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全力打造中国绿谷
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
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635元,截至2011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大关,达6268元。两个数字,概括了雅安农业“调结构,稳增长”的裂变。
雅安,坚持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坚持生产要走向专业化,经营要走向合作化,农村要走向产业化,整个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全力打造“中国绿谷”!
青山绿水富民立市
近年来,雅安确定绿色经济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方向,农业产业发展始终融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雅安紧紧抓住省级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创建了名山、天全两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成茶园面积65万亩,集约化林竹基地达到110万亩,让青山绿水成为了雅安富民立市的重要标识。
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提出了“北茶竹、南果蔬”产业发展战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新农村示范片和生态村落建设为引领,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发展具有雅安特色的现代农业,全市农业、农村和产业化发展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同时,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助农增收、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品牌建设等工作效果明显。
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农业产业实现增加值56.9亿元,同比增长3.4%。
农业园区聚出亮点
四川雅安国家农业园区于2007年4月被四川省政府列入八大园区之一。2010年12月国家科学技术部将园区正式列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园区结合雅安地区气候和自身资源优势与四川农业大学的生物技术研发优势,以科技链支撑产业链发展,重点发展现代茶叶、现代水禽业、现代林竹产业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
在发展过程中,农业园区围绕构建茶叶、林竹、水禽农业产业体系和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突出区域农业资源优势、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和科技创新转化优势,为雅安的茶叶、林竹、水禽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产业化示范,引导和带动川西、康藏、滇北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我国西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如今,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还正在加快建设和发展——鼓励外来投资和吸引优秀人才,把园区建设成为促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致富的强大辐射源。
产业倍增叠加效益
在名山县,处处飘香的茶园里种起了珍稀树木;在天全县,山上种林竹、林竹下养鸡;在汉源县,果树下发展起了养殖业……在雅安,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已经有了生动的诠释。
成果显示,雅安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初步形成了蒙顶山茶叶、汉源花椒、水果、石棉黄果柑、天全猕猴桃、宝兴中药材等一批在全国有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目前,雅安“北茶竹、南果蔬”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还建成了13个“万亩亿元”示范园,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茶叶检测中心也开始建设。2011年,雅安林竹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名列全省前列,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纯收入跃居全省第一。 记者 熊蕊